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葛巾漉酒

葛巾漉酒

宋书.陶潜传》:“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晋.陶潜性嗜酒,他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样戴上。后因用为嗜饮爱酒,真率超脱的典故。

唐.李白《戏赠郑溧阳》诗:“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典源】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郡将常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洒,漉毕,还复著之。”《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

【今译】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园,性喜饮酒。有时郡将去访问他,正赶上陶家酒酿熟,陶潜即摘下头上葛巾滤酒,滤毕,仍旧戴在头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爱酒,嗜酒,性情率真。

【典形】 东篱漉酒、 葛巾湿、 接䍠漉酒、巾漉、巾漉酒、酒巾、酒漉征君、漉巾、 漉酒巾、 漉酒纱帽、 漉䍠、 倾巾漉、纱巾酒、陶公漉酒巾、漉酒陶巾、陶潜巾、脱巾漉酒、渊明漉酒巾、柴桑漉酒巾、漉渊明酒、漉酒纶巾、蒸酒沾巾、陶家白纶、自漉疏巾、葛巾漉、浇酒巾。

【示例】

〔东篱漉酒〕 清·吴伟业《题寒香劲节图》:“东篱漉酒泛芳樽,处士传家湛母恩。”

〔葛巾湿〕 宋·陆游《草堂》:“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接䍠漉酒〕 清·吴伟业《题归元恭僧服小像》:“接䍠漉酒科头坐, 只作先生醉里看。”

〔巾漉〕 宋·陆游《立春前后连日风雨》:“手钞书半淡,巾漉酒微浑。”

〔巾漉酒〕 元·陈草庵《山坡羊》:“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功,也罢乎,名,也罢乎。”

〔酒漉征君〕 清·归庄《张洮侯招饮》:“径开高士蓬犹蔓,酒漉征君菊有花。”

〔漉巾〕 宋·康与之《望江南·九日雨》:“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漉酒巾〕 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漉酒纱帽〕 元·邵亨贞 《兰陵王》:“何时弭棹苏台侧? 共漉酒纱帽,放歌瑶瑟。”

〔漉䍠〕 金·元好问《赠湛澄之》之二:“儿女团��庞行婆, 漉䍠活计苦无多。”

〔倾巾漉〕 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纱巾酒〕 元·耶律楚材《和黄华老人》:“知音谁听断弦琴,临风痛想纱巾酒。”

〔陶公漉酒巾〕 唐· 刘禹锡 《柳絮》:“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漉酒陶巾〕 元· 白朴《朝中措》:“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陶潜巾〕 清·黄景仁《山店独饮》:“他年倘有步兵辙,此地曾漉陶潜巾。”

〔脱巾漉酒〕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渊明漉酒巾〕 宋·曾巩《游天章寺》:“最宜灵运登山屐,不负渊明漉酒巾。”


猜你喜欢

  • 槃涧

    源见“盘阿”。指山林隐居之地。元周权《次韵徐景端席上》:“且安粗粝槃涧滨,未厌紫豉羹吴莼。”【词语槃涧】   汉语大词典:槃涧

  • 刮眼膜

    源见“金篦刮目”。喻指另眼相看。宋陆游《赠苏召叟》诗:“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 黄齑三百瓮

    《谐语》引《苏黄滑稽帖》:“苏轼曰: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

  • 斗城

    《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宋司马光《乐词.作语》:“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典源】 《三辅黄图》卷一:“惠帝元年

  • 一寸春晖

    源见“寸草春晖”。喻儿女对父母的深恩所报甚少。清 董元凯《沁园春.寸草》词:“色想罗裙,叶成书带,一寸春晖报未曾。”

  • 肝胆胡越

    同“肝胆楚越”。《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其他 肝胆,喻近。而胡地在北,越地在南,两地远离。比喻虽近犹远。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

  • 玄霜捣成

    源见“蓝桥”。谓已结成夫妻。《玉支机》十七回:“等成亲之后,再细细说明,那时银河已渡,玄霜捣成,再愁他做甚!”

  • 菊部

    宋周密《齐东野语.菊花新曲破》:“思陵朝,掖庭有菊夫人者,善歌舞,妙音律,为仙韶院之冠,宫中号为菊部头。”后因以“菊部”为戏班或戏曲界的代称。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萧蛰庵》:“萧固豪侈,得幛,即大征菊

  • 摇尾乞怜

    摇动其尾以乞求别人垂怜,形容人的卑屈求媚之态。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俛:同“俯”。帖:同“贴”。连动 像狗一样摇着尾巴,请求怜悯。比喻卑躬屈膝地谄媚讨好

  •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意谓文王之妻太姒,乃天为之配合。后世遂以“天作之合”为缔结婚姻的贺辞。偏正 合,配合。天意撮合成的婚姻。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