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朱结绶

萧朱结绶

萧朱:指西汉人萧育与朱博。结绶:结印绶,比喻互相推荐而同显荣于世。萧育字次君,是萧望之的儿子,他为人严峻威猛,屡次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很少得到升迁。年轻时,萧育和陈咸、朱博是好友。过去有王阳、贡公互相援引的美谈,所以长安有俗语说:“萧朱互相援引,王贡相互推荐”,就是说朋友间互相荐举而共同显达。当初萧育和陈咸都因是公卿子弟而名声显扬,陈咸显达在先,18岁任左曹,二十出头就当上御史中丞。当时朱博还只任杜陵亭长,被陈咸、萧育援引而入仕。三位好友同任刺史、郡守,后来都列于九卿的高位。但朱博后来居上,官位比陈咸、萧育要高,最后当上丞相。萧育和朱博后来产生隔阂,友谊中断了,所以人们认为交友是很难的。后以“萧朱结绶”为朋友互相援引的典故,亦用以咏官场交谊化友为仇。

【出典】:

汉书》卷78《萧望之传》3290、3291页:“(萧)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指张耳、陈余)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唐·骆宾王《帝京篇》:“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 唐·李白《古风》之59:“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


猜你喜欢

  • 采薇歌

    借指闲逸的情趣。唐柳宗元《种术》诗: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参见:○首阳采薇

  • 跨下羞

    同“胯下之辱”。唐李群玉《献王中丞》诗:“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词语跨下羞】  成语:跨下羞

  • 皇华

    《诗.小雅.皇皇者华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皇华”为《诗.小雅》中《皇皇

  • 赋雪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

  • 山雉迎

    源见“鲁恭驯雉”。称美地方官有德政。唐杜甫《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可:适宜。 看到合适时机就向前进,碰到危难就向后撤。 指军事上灵活机动,知道可能取胜就进攻,知道不能取胜就退却。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吴子.料敌》:“凡此

  • 延颈举踵

    伸长脖颈,抬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庄子说,在道德高尚的至德之世,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记事,都认为自己吃的东西好,穿的衣服美,也认为当时风俗淳厚,局面安定。国家很小,国与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互相听得到邻国

  • 驷马还乡

    源见“题桥柱”。谓富贵而归故乡。美称官员归省。明姚夔《送邹亚卿归省》诗之五:“双旌归相韩忠献,驷马还乡马长卿。”

  • 剪髻鬟

    同“剪发待宾”。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月陈剪髻鬟,市鬻充杯酒。”

  • 柯则

    同“柯斧”。宋文天祥《与赵大卿孟傅》:“一规一随,赖有柯则。”【词语柯则】   汉语大词典:柯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