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

为人处事,务必求实。《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司马光)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司马光,字君实。


主谓 ①脚踏实在地面上。《西游记》22回:“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 这高处,~好打!”②比喻处事认真踏实,不浮夸。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8:“君实(司马光)脚踏实地人也。”廖辉英《红尘孽债》:“真是个——唉,像吴老师那样~的人,怎会有这样的儿子?”△褒义。多用于表示办事认真、踏实、不浮夸方面。→兢兢业业稳扎稳打 落地生根 一步一个脚印 ↔好大喜功 好高骛远 四脚朝天。也作“足履实地”、“足踏实地”。


【词语脚踏实地】  成语:脚踏实地汉语词典:脚踏实地

猜你喜欢

  • 抱瓮灌畦

    并列 讽刺安于拙陋、不求改进。《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遂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

  • 云泥之差

    同“云泥之别”。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见“云泥之别”。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

  • 鱼书雁帖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泛指书信。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并列 泛指书信。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参阅“鱼肠雁足

  • 三穗禾梦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极,殿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其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

  •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见〔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其他 刚也不吐,柔也不吃。比喻不怕强暴,也不欺侮弱小。语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左传·文公十年》:“《诗》曰:~,毋纵

  • 陇头音信

    源见“陆凯传情”。指寄往或来自远方亲友的书信。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偏正 陇头,陇山,即今六盘山南段,借指边关。唐·韩鄂《岁华纪丽》载,南朝宋

  • 鼎足三分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蒯通劝说大将韩信反汉语曰:“当今两主之命县(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三)分天

  • 韩娥

    源见“馀音绕梁”。泛指善歌艺人。亦借指歌妓。隋江总《宛转歌》:“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当筵调笙弄箫,羞杀我韩娥苏小。”【词语韩娥】   汉语大词典:韩娥

  • 秦燔

    同“秦火”。清黄遵宪《感怀》诗:“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

  • 通子守梨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责子》诗:“唯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晋诗人陶潜曾在《责子》诗中指出幼子通不爱读书,只喜欢吃梨与栗。后遂用为咏幼子之典。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