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耻与哙伍

耻与哙伍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舞阳侯樊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俗的人为伍。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天常。”


述宾 伍,一伙,同类。以与樊哙一伙而感到羞耻。泛指不愿与粗鄙的人交往。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日夜怨望。当他去看望樊哙时,得到了樊哙的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行,杜门养拙安天常。”△多用于交友谨慎方面。


【典源】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 居常鞅鞅,羞与绛、灌同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汉书·韩信传》亦载。

【今译】 汉韩信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后,知道汉帝刘邦猜忌他的才能,常常称病不上朝。日夜闷闷不乐,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韩信曾去樊哙家中作客,樊哙已封舞阳侯,但对韩信仍跪拜送迎,自称臣,说:“大王肯光临臣家,实在荣幸!”韩信出门,笑着说:“想不到我竟跟樊哙这些人为伍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不屑与比自己差的人为伍。

【典形】 耻与哙伍、哙等伍、哙伍、伍哙、与哙伍,淮阴伍哙。

【示例】

〔耻与哙伍〕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无常。”

〔哙等伍〕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

〔哙伍〕 清·归庄《赠陆桴亭》:“君是泰师我敢友,生非哙伍尔能知。”

〔伍哙〕 清·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怎知道国士无双来意外,休教伍哙。”

〔与哙伍〕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生迺与哙伍,犹未离七选之阶。”


【词语耻与哙伍】  成语:耻与哙伍汉语词典:耻与哙伍

猜你喜欢

  • 桓笛

    同“桓伊笛”。明吴廷翰《与大酉石上听泉》诗:“静夜疑桓笛,南风想舜弦。”【词语桓笛】   汉语大词典:桓笛

  • 王濛新帽

    《晋书.外戚传.王濛传》:“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

  • 柴桑

    《宋书.陶潜传》载:陶潜晚年归隐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赵翼《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嬴 博空题墓,归到柴桑孰舁舆?”亦借指陶潜。唐

  • 耕御路

    即将亡国的预兆。《晋书.五行志》“太和末,童谣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小麦。’及海西公被废,百姓耕其门以种小麦,遂如谣言。”

  • 长安路杳

    同“长安远”。宋 王云焕《沁园春》词:“休凝伫,望长安路杳,夕照愁鸦。”

  • 周右史

    《礼记.王藻》:“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唐.孔颖达疏:“是太史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太史为左史也……是内史所掌在君之右,故为右史。”周代称掌记天子言论之职的人为“右史”。后以“

  • 思鹅炙

    源见“乞鹅炙”。形容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生活困窘。唐李商隐《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京口刘生,方思鹅炙;洛阳 苏子,已弊貂裘。”

  • 化蜀文翁

    源见“文翁化俗”。称美赴蜀任职的地方官。明何景明《送盛斯征巡抚四川》诗:“征南诸亮筹先定,化蜀文翁事更宜。”

  • 乳羝属国

    源见“苏武节”。比喻忠贞守节的人。宋张孝祥《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词:“乳羝属国归来早,知君胆大身犹小。”

  • 求贤如渴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像口渴时求饮那样急于思求有才能的人。后因以“求贤如渴”或“思贤如渴”比喻访求人才的迫切心情。宋.范晔《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