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羝乳得归

羝乳得归

羝(dī低):公羊。羝乳;公羊产乳,即公羊产羊羔,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典出《汉书·苏武传》。西汉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无理扣押。匈奴单于胁迫苏武投降,被苏武严辞拒绝。匈奴把苏武转移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让他放牧公羊,并说:只有这些公羊产下羊羔,才允许苏武返回汉朝。以此来断绝苏武回国的希望。但苏武在匈奴坚持19年,始终坚贞不屈。后以此典来称颂坚韧不拔的志向和毅力。

【出典】:

汉书》卷54《苏武传》2463页:“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颜师古注曰:“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绝其事。若燕太子丹乌白头(乌鸦头部变成白色),马生角(马头上长出犄角)之比也。”

【例句】:

宋·张孝祥《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乳羝属国归来早,知君胆大身犹小。” 宋·陆游《书叹》:“宋教待乳归,不耐望车尘。” 元·袁桷《题郝伯常雁足》:“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清·叶玉森《玉楼春》:“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苏武怨。” 清·陈维崧《秋日怀幔亭先生》:“雪窖羝羊双涕泪,锦官杜宇一悲号。” 清·王士正《赵承旨画羊》:“牧羝落尽苏武节,五字河梁万古愁。” 清·潘耒《吴圣玉归自辽左志喜》:“不图真有珠还日,始信非无羝乳年。”


见“羝乳乃得归”。


【词语羝乳得归】  成语:羝乳得归

猜你喜欢

  • 帝子鼓瑟

    同“湘灵鼓瑟”。宋滕宗谅《临江仙》词:“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 走兔投巾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余数见人以方术求水于夕月,阳燧引火于朝日,隐形以沦于无象,易貌以成于异物,结巾投地而兔走,针缀丹带而蛇行……皆如说焉。”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谈到他看见的一些怪异现

  • 衽席

    《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成玄英疏:“衽席之上,恣其淫荡,动之死地,万无一全。”衽席,床褥,卧席。后因以“衽席”借指男女色欲之事。《新唐书.高宗纪赞》

  • 山矾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山矾本无名野花,黄庭坚为之命名并咏之,后因以“山矾”代指弟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〇七:“黄梅淡冶山矾靓,犹及

  • 陶令

    源见“陶令归去来”。本指陶潜。亦以美称地方官或喻指高士隐者。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词语陶令】   汉语大词典

  • 雁足帛书

    同“雁足书”。清蒲松龄《寄家》诗:“雁足帛书何所寄?布帆无恙旅愁新。”

  • 不言家

    源见“将军辞第”。谓一心为国,不顾私利。唐李昂《从军行》:“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 商丘之木

    《庄子.人间世》载:南伯子綦到宋之商丘游玩,见一大树,树阴能覆千乘,然枝拳曲不能作栋梁,树干质松不能作棺椁。子綦认为此树正是因其不材方长得如此之大。后因以“商丘之木”指徒大而无用之木。常用为谦词。隋江

  •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仪:指《周礼》的礼文。三百:与“三千”对举,表示一少一多。威仪: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周礼礼文有三百,各种事仪有三千。 极言古代礼仪之繁琐。语出《礼记.中庸》,“礼仪三百

  •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指斥敌对者,或谴责坏人坏事。明代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求贪,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并列 诛,责罚。伐,声讨。用言论和文字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