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阿堵物”。表示处世清高。唐施肩吾《戏咏榆荚》诗:“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
同“土木之变”。明黄溥《闲中古今录摘抄》:“岁己巳,虏人也先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词语土木之难】 汉语大词典:土木之难
同“鱼水”。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繇,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主谓 犹鱼水和谐。明·沈仕《新水令·闲情》:“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胶漆相投。”△褒义。多用于比喻夫妇
同“巴人下里”。唐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巴里》之曲,有厪圣怀,皆微臣之罪也。”【词语巴里】 汉语大词典:巴里
晋.左思《招隐》诗:“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音zān,古音为叶韵读如zhēn)。”簪是连结冠与发的一种器物,说投簪,即投弃冠簪,冠是古时官僚士大夫所戴的帽子,投弃冠簪等于说“挂冠”,就是辞官不仕的意
同“雍门泣”。清顾炎武《衡王府》诗:“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
源见“狗监揄扬”。谓得到他人举荐。唐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
同“一经传训”。清戴名世《节孝唐孺人传》:“吾岂忍见一经之传自尔而坠。”
古代为官者恭敬侍立,很有礼貌的样子。簪笔:本是一种讲礼节的冠饰。磬:古代用玉石制的打击乐器,形状曲折如“人”字。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附录:“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张守节《正义》:“簪笔,
源见“三冬足文史”。指贫士读书时间。明汪廷讷《狮吼记.抚儿》:“嘱吾儿三冬勤下工夫,高车驷马光门户。”【词语三冬】 汉语大词典: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