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刀头蜜”。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宋张孝祥《浣溪沙.梦山未释然再作》词:“结习正如刀舐蜜,扫除须著絮因风。”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自号;曾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取以为名。见《宋史.辛弃疾传》。他的词集名《稼轩词》。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载:唐诗人韩偓有才名,死后,人们发现他箱子里收藏着唐昭宗所赐烧残的龙凤蜡百余支金缕红巾百余幅。韩偓怀才而死,只有皇帝所赐凤蜡红巾使人想见他的才能,后因以“凤蜡红巾”为追怀死去才子
源见“乘槎”。张骞曾封博望侯。后因以“博望槎”指传说中张骞至天宫所乘的舟楫。元吴莱《浦阳十景.深褭江源》诗:“清澄灌或於陵圃,窈窕寻犹博望槎。”【词语博望槎】 汉语大词典:博望槎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庞参传》:“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庞参)到,先候(探望,问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音xiè,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
见〔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安抚边远的人。《书.舜典》:“柔远能迩。”孔安国传:“柔,安也,言安远乃能安近。”《左传.昭公二十年》:“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晋代杜预注:“柔,安也。迩,近也。远者怀附,近者各以能进,
同“海上仙槎”。隋 虞茂《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亦指渡海的舟楫。唐刘长卿《赠元容州》诗:“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词语海槎】 汉语大词典:海槎
同“栀貌蜡言”。清钱谦益《〈诚意录〉序》:“不诚之人……玉表而珉中,栀言而蜡貌,此其情伪不可以掩一室,其声光不可以袭终朝,而况宇宙之大、终古之远乎?”【词语栀言蜡貌】 汉语大词典:栀言蜡貌
源见“赋囚山”。用称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元王恽《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柳子初岂为山囚?”【词语山囚】 汉语大词典:山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