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穷尽。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能畅通;畅通了,就能长久。语出《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李攸《宋朝事实》卷六:“元符三年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敬神。’”也单引〔穷则变,变则通〕。清.袁枚《答友人论文第二书》:“文章之道,如夏、殷、周之立法,穷则变,变则通。”
穷:穷尽。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能畅通;畅通了,就能长久。语出《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李攸《宋朝事实》卷六:“元符三年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敬神。’”也单引〔穷则变,变则通〕。清.袁枚《答友人论文第二书》:“文章之道,如夏、殷、周之立法,穷则变,变则通。”
源见“箪食瓢饮”。形容生活清苦。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六十:“渴饮清泉流,饥食并一箪。”
鼓鼙( ㄆㄧˊ pí ):乐器,即大鼓和小鼓,古时进军时用以激励士气。后借指战争。 国家有了战事,就会想到领军打仗的人。语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辈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汉书.陈汤传》:“汤
同“仗马”。宋陆游《长饥》诗:“早年羞学仗下马,末年幸似泥中龟。”
见〔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指萧何为汉丞相时所规定之法令制度,曹参继任汉丞相时,就按照这些既定政策治理天下。后以此典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曹参(?——前190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
同“归马放牛”。唐张碧《野田行》:“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元耶律楚材《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谁识华山归马日,易于渭水钓鱼时。”
源见“临河羡鱼”。喻空存想望。唐高適《奉酬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词语羡鱼】 汉语大词典:羡鱼
源见“鸱得腐鼠”。喻庸人俗辈贪恋凡俗的权势利禄。清陈澧《水调歌头.代鸥笑稼轩》词:“堪笑鸱贪腐鼠,仰视鵷雏曰吓,不可与同群。”
参见:政如水
同“大笑绝缨”。宋陆游《对酒》诗:“疑其不忍去,一笑可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