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秉文攀人

秉文攀人

指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赵秉文(1159-1232年),金磁州滏(fǔ府)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金世宗大定年间进士。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应召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给朝廷上书论述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完颜守贞可被提拔重用。金章宗召见并询问赵秉文,赵说的与上书中的论述出入很大,于是章宗就责成知大兴府事内族(róng容)等审讯赵秉文。赵秉文开始不肯说,盘问他的奴仆,一一说出了与赵秉文有交往的人。于是赵秉文交待说:“起初想上书时,曾与翰林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尚书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交谈商议过。”王庭筠等皆因此入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有关官员认为赵秉文上书言词狂妄,依法当究,但金章宗不想以言论将人治罪,特将赵秉文免罪。因古时有个朱云由于弹劾皇帝老师而被判以死罪。当御史前去拖其就法时,他死死攀住殿前栏杆反抗,将殿槛也给拉断了。皇帝怒消,收回成命。所以人们将朱云和赵秉文连在一起,编了歌谣说:“古时有个朱云,今天有个秉文。朱云攀断殿槛,秉文攀连友人。”士大夫无不因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而耻笑他。

【出典】:

金史》卷110《赵秉文传》2426页:“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真可大用。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等鞫(jū居,审讯)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秉文上书狂妄,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耻之。”


猜你喜欢

  • 言语妙天下

    见〔下笔言语妙天下〕。主谓 形容语言极其精妙隽美。清·汪琬《〈雄雉斋选集〉序》:“顾子年虽少,所交多名公钜儒,下笔~。”△褒义。用于言论或文辞方面。→语妙天下↔语言无味。【词语言语妙天下】

  • 剑埋狱底

    同“剑埋丰城”。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因成四章》诗之四:“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词语剑埋狱底】   汉语大词典:剑埋狱底

  • 陈遵跳梁

    《汉书.游侠传.陈遵传》:“初,遵为河南太守,而弟级为荆州牧,当之官,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饮食作乐。后司直陈崇闻之,劾奏:‘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历位。遵爵列侯,备郡守,级州牧奉使,皆以举直察

  • 平勃

    《史记.陈丞相世家》:“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又《绛侯周勃世家》:“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汉高祖刘

  • 柔日

    古代以干支纪日,天干中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唐代孔颖达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外事指

  • 偷光凿壁

    源见“凿壁偷光”。谓家贫求助苦读。明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还赢偷光凿壁,且胜纱囊聚萤。”

  • 履穿东郭

    源见“东郭履”。或用以咏雪,或形容人穷困守志。宋 陈德武《西江月.咏雪三调》词之二:“疏散履穿东郭,流离马没蓝关。”清孙旸《甲寅四月宋寥天少宰特疏荐余》诗:“瑟向齐门知不好,履穿东郭自安贫。”

  • 穮蓘

    《左传.昭公元年》:“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杜预注:“穮,耘也;壅苗为蓘。”后因以“穮蓘”泛指辛勤劳作。宋刘克庄《谢韩孔惠见访》诗:“莫向明时嗟不遇,乃翁穮蓘子逢年。”【词语穮蓘】

  • 彩缕缠筒

    参见:角黍祭屈原

  • 倚社凭城

    源见“城狐社鼠”。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清蒲松龄《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某且包娼宿妓,盘乐偷安;绩亦倚社凭城,规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