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皮里阳秋

皮里阳秋

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原作“皮里春秋”,因避晋简文宣郑太后名“春”之讳,故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兴褒贬,褚外不多言,而内有褒贬,故称“皮里春秋”。后因用为内心臧否人物之典。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四:“太初日月(后汉夏侯玄,时人称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季野春秋。”


同“皮里春秋”。晋简文帝皇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谓其裁中也。”


皮里阳秋”是个文语,表示对人、对事口中不言而心存褒贬之意。

这个意思为什么说成 “皮里阳秋”呢?

皮里阳秋”原作 “皮里春秋”。“皮”,动植物体的表面层,此为 “外表”、“外面”之义。 “皮里”则为 “里面”、 “内心”之义。“春秋”喻指人、事之不同或好坏。

晋代,因简文帝后名 “春”,晋人为避其讳,故以 “阳”代“春”,“春秋”即言 “阳秋”,“皮里春秋”自此为 “皮里阳秋”。

晋书·褚裒 ( póu) 传》: “桓彝见而目之曰: ‘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 pǐ) ,而内有所褒贬也。”( 褚裒字季野)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亦云: “恒茂伦云 ‘禇季野皮里阳秋’。”这都说明褚裒慎于言行而对人事不妄加评论。事实上,褚裒“少 ( shào) 有简贵之风”,官至征讨大都督,一次 “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人心”。后来病逝,“远近嗟悼”。可见禇裒为人很有修养,德高望重。


【词语皮里阳秋】  成语:皮里阳秋汉语词典:皮里阳秋

猜你喜欢

  • 朱亥之椎

    同“朱亥袖椎”。明许自昌《水浒记.遣讯》:“勇能挟荆轲之剑,义堪提朱亥之椎。”

  • 眼空馀子

    同“目无馀子”。清陈少逸《与傅平叔书》:“岂知当吾世不有蔡中郎、袁石公,舍近躯而远想谁何?平叔亦已眼空馀子哉!”

  • 湘灵鼓瑟

    战国楚.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唐.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用为典故,借喻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

  • 瑶树

    《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晋人王戎赞赏王衍的仪表风度,用“瑶林琼树”作比。后遂用为称美人品高洁神姿飒爽之典。唐.李群玉《哭彬州王使君》诗:“瑶树忽倾沧

  • 淮南鸡

    同“淮王鸡犬”。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 前歌之师

    同“前歌后舞”。《北齐书.幼主后主纪论》:“驰倒戈之旅,抗前歌之师,五世崇基,一举而灭。”

  • 如持左券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 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 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左券,古代契约中由债权人持有的凭据。后因以“如持左券”喻指很有把握。清方苞《颂铭》

  • 韩凭

    源见“相思树”。借指鸳鸯。唐 王初《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才乱绛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亦比喻男女相爱、生死不渝者。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 雪爪

    同“鸿爪雪泥”。清 王景文《粉蝶儿.示学童》套曲:“念沧桑世界等云烟,尚能将雪爪流传。”

  • 鸡虫得丧

    同“鸡虫得失”。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见“鸡虫得失”。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词语鸡虫得丧】  成语:鸡虫得丧汉语大词典: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