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读书敏捷,一目数行。《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北史.裴让之传》记其次弟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
王良、伯乐。古代善于驭马、相马的人。汉代班固《答宾戏》:“般输搉巧于斧斤,良乐轶能于相驭。”般输:古代巧匠。【词语良乐】 汉语大词典:良乐
源见“周郎顾”。指三国 吴周瑜。亦借指通晓或爱好音乐、戏曲的人。清陈维崧《西江月.咏史》词:“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郎。”洪深《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坤角花衫红牡丹,出演于哈尔滨 民庆茶园,玉貌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唐球》:“(唐)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为诗撚(同拈)稿为圆,纳之大瓢中。后卧病,投于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瓢也。’接得之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群音类选.清腔类.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见“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群音类选〈清腔类·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图里,~难躲
唐代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四川次之。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第九:“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钱,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蜀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诗经.邶风.静女》传:“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注:御于君所,指侍奉陪伴君王)。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五经要义》曰:“古者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淮南子.汜论训》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脍炙,原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汉枚乘《七发》:“羞炰脍炙,以御宾客。”后亦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宋司马光《
同“貂蝉出兜鍪”。宋张孝祥《赠张钦州》诗:“貂蝉兜鍪何足道,君必不为猿鹤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