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狗盗鸡鸣

狗盗鸡鸣

指孟尝君遇到危难,被门客能为“狗盗”、“鸡鸣”的人救出之故事。后以此典比喻宽量待人,必得好报;又比喻不管地位多么低下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会有用场,办成事。孟尝君,即田文,战国时齐国宗室,袭承父亲田婴的封邑薛(今山东滕县南)地,因称薛公,号孟尝君。被齐湣(mǐn敏)王任为相国,他轻财礼士,门下有食客三千人。齐湣王派孟尝君去秦国,秦昭王就要用孟尝君作秦国相国。有人劝说秦昭王道:“孟尝君贤能,而且又是齐国王族,如果作秦国相国,一定会先替齐国打算,后替秦国打算,秦国就会危险啦。”于是秦昭王就停止任命,并且囚禁孟尝君,计议要杀死他。孟尝君派人进见秦昭王爱妾请求解脱。爱妾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狐皮袍子。”这时孟尝君有一件白狐皮袍子,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可是到秦国后,就把它送给秦昭王,再没有另外的像这种皮袍子了。孟尝君忧虑这件事,遍问随从自己之宾客,没有人能回答对策。最末座位上有个能做小偷的宾客,说道:“我能够得到白狐皮袍子。”便趁夜晚模拟狗的行动,潜入秦国王宫仓库里,取出孟尝君所献出的白狐皮袍子来,又把它奉送给秦昭王爱妾。爱妾为孟尝君向秦昭王讲情,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得以脱身,立即驾着车马飞快离开,更改通行证,改名换姓通过关卡。半夜里来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秦昭王后来反悔释放孟尝君,找他,已经走了,立即派人乘坐快车去追赶。孟尝君来到函谷关,关防法令规定鸡叫后才放旅客出去,孟尝君恐怕追赶人来到,有个位居末座的宾客能够模仿鸡叫,许多鸡一齐叫起来,于是拿出通行证来出了关。出关约莫吃一顿饭工夫,秦国追赶人果然来到关口,已经落后于孟尝君出关的时刻,便回去了。原先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行列中,宾客尽都感到羞耻,等到孟尝君遭到被秦国迫害的灾难来临,终于靠这两个人拯救了他。从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了。此典又作“济身由鸡鸣”、“鸣盗”、“鸡鸣狗盗”、“鸡鸣函谷”、“学鸡鸣”、“齐客偷秦关”、“函关偷度”。

【出典】:

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2354、2355页:“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zàng葬,通“藏”,库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zhuàu篆,过关卡之通行证)变姓名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zhuàn篆,驾驰传车急行)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即“封传”,过关卡之通行证)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例句】:

晋·张华《游侠篇》:“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南朝梁·江淹《谐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余,预三五贱伎之末。” 唐·宋之问《过函谷关》:“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宋之问《过函谷关》:“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唐·罗隐《武牢关》:“欲学鸡鸣试关吏,太平时节懒思量。” 宋·陆游《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有时投罅辄径出,略似齐客偷秦关。” 金·元好问《示怀祖》:“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清·孔尚任《桃花扇》:“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


见“鸡鸣狗盗”。金·元好问《示怀祖》:“~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典源】《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入秦,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官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今译】 齐国孟尝君 (名田文) 奉使入秦,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孟尝君派人找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说:“我想得到孟尝君的狐腋白毛制的大衣。”孟尝君的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已献给秦昭王,再没有了。孟尝君忧愁万分,问他的门客们,谁也没有好办法。坐在最底下的有个能装狗进行偷盗的门客,他说:“我能得到狐白裘。”到了夜里,他装成狗,偷偷进入秦宫储藏库中,将裘盗出,献给昭王宠姬。宠姬即向昭王劝说,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自由后,马上离开,更换车辆,改变姓名出关。半夜抵达函谷关。这时秦昭王又后悔将孟尝君放出,去追查知道已走,于是派人连夜追赶。孟尝君至关,关上的规定是鸡叫才开关放行。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门客中居下坐的有人能学鸡叫,他学了鸡叫后其他鸡也随之叫了起来,关上便开关放人。孟尝君走了有一顿饭工夫,秦追兵果然赶到,但孟尝君已出关了,只好回去。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运用智谋,度过难关; 或泛指微末的技能及有微末技能的人。

【典形】 狗盗、狗盗鸡鸣、函关偷度、鸡鸣狗盗、鸡鸣函谷、鸡鸣偷渡、济身由鸡鸣、鸣盗、齐客偷秦关、学鸡鸣、放孟尝、崤函关出、脱函关厄、鸡鸣夜乱、乱真鸡、感孟尝、学鸣鸡、借晓人、鸡鸣关吏起、田文行。

【示例】

〔狗盗鸡鸣〕 金 · 元好问 《示怀祖》:“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函关偷度〕 清·孔尚任 《桃花扇》:“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

〔鸡鸣狗盗〕 唐·宋之问 《过函谷关》:“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鸡鸣函谷〕 唐·宋之问《过函谷关》:“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济身由鸡鸣〕 晋· 张华 《游侠篇》:“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鸣盗〕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

〔齐客偷秦关〕 宋·陆游《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有时投罅辄径出,略似齐客偷秦关。”

〔学鸡鸣〕 唐·罗隐《武牢关》:“欲学鸡鸣试关吏,太平时节懒思量。”


【词语狗盗鸡鸣】  成语:狗盗鸡鸣汉语词典:狗盗鸡鸣

猜你喜欢

  • 登墙女

    源见“东墙窥宋”。指多情美女。闽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休:莫,不要。荣枯:草木茂盛与枯萎,比喻人世的盛衰穷达。 意谓只从脸色上就可看出一个人的处境顺逆、机遇穷通。语出《水浒全传》二四回:“婆子道:‘有什么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老

  • 一刺空磨

    源见“祢衡怀刺”。指无人可访,得不到接纳。清黄景仁《重至当涂怀稚存》诗之二:“六棺未葬悲元振,一刺空磨叹祢衡。”

  • 看竹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更以

  • 娇尘软雾

    源见“东华软尘”。比喻繁华热闹。宋吴文英《莺啼序》词:“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戴凭重席

    《后汉书.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席:席位。重:增益。这是说戴凭深通儒家经典,能

  • 西风落帽

    同“西风吹帽”。清翁同龢《乙酉三月当途人于龙山麓得古墓》诗:“纷纷傅会不须论,冷笑西风落帽痕。”

  • 分形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谓形体各别,气息相通。后以“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亦用于兄弟间。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

  • 晏子裘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弩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浮,罚人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