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白雪遗音.九座楼》:“姐儿房中绣枕头……绣的是海市蜃楼。”后多以比喻虚幻的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并列 由于光线的折射或全反射,远处景物被显示到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幻景。常在海洋或沙漠出现。古人误以为由蜃吐气而成。常用来比喻虚幻不足信的事物。语本《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高阳《粉墨春秋》:“那就是说,上海亦好比~,是靠不住的。”△贬义。多用于表示不可信之事。→空中楼阁 虚无缥缈 镜花水月 ↔的一确二。 也作“蜃楼海市”。


“海市蜃 ( shèn) 楼”是一种自然奇观,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将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多发生在沙漠地区或夏天的海边。

宋·沈括 《梦溪笔谈》: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 ( dié,女墙) 、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 ‘海市’。”

此 “海市”亦即 “海市蜃楼”之意。为什么叫 “蜃楼”呢?

“蜃”,大蛤 ( ɡé) ,即蛤蜊,海中动物。《周礼·天官·鳖人》:“春献鳖蜃。”蜃为春祭的一种祭品。但此 “蜃”为蛟属,传说能吐气,形成楼台、街市景象,因其在海里,故其景象谓之 “海市蜃楼”。这当然是古代的传说而已。但此种景象不会长久,故此语后世用以比喻虚幻而不久长的事物。


【词语海市蜃楼】  成语:海市蜃楼汉语词典:海市蜃楼

猜你喜欢

  • 吁咈都俞

    同“都俞吁咈”。清昭梿《啸亭杂录.赵泰安》:“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时吁咈都俞,朝野传为盛事。”见“都俞吁咈”。《尚书·尧典》:“帝曰:‘吁! 咈哉,方命圮族。’又《尚书·益稷》:“禹曰:‘都! 帝。慎

  • 材不材间

    同“才与不才间”。清赵翼《五十初度》诗:“材不材间身可老,味无味处句难工。”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绵绵:长远不绝。 天地再长久,也还有穷尽的时候,只有这样的人间别恨,永远没有尽期。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正是:世上万般哀苦

  • 寿光客

    参见:寿光先生

  • 汉宫纨扇

    源见“班姬咏扇”。指班姬失宠后自喻以抒怨的团扇,借咏愁怨。闽徐夤《恨》诗:“燕国飞霜将破夏,汉宫纨扇岂禁秋!”

  • 浩浩洪流

    《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

  • 斤风

    源见“郢匠挥斤”。谓技艺高超。明徐渭《景贤祠上梁文》:“大匠如存,帡幪方始。试聆珠贯,并入斤风。”【词语斤风】   汉语大词典:斤风

  • 避乘骢

    同“避骢马”。宋曾巩《送赵资政》诗:“朝廷推指佞,都邑避乘骢。”【词语避乘骢】   汉语大词典:避乘骢

  • 同“阮咸”。《宋史.乐志一》:“先以钟磬按律准,次令登歌,钟、磬、埙、箎、琴、阮、笙、箫各二色合奏。”【词语阮】   汉语大词典:阮

  • 弦歌

    源见“武城弦”。指出任邑令。《晋书.陶潜传》:“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词语弦歌】   汉语大词典: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