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河东三箧

河东三箧

42` 同“汉箧亡书”。清宋荦《〈唐百家诗选〉序一》:“及梓成,果大行于时……莫不思复得河东三箧,以睹其全焉。”


偏正 指丢失的书籍。语本《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清·宋荦《〈唐百家诗选〉序一》:“及梓成,果大行于时,宝爱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复得~,以睹其全焉。”△多用于指丢失的书籍。


【典源】《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qie),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今译】 汉武帝巡幸河东时,丢失三箱书籍,召问群臣其中书籍,群臣都不记得,只有张安世记住,一一述说清楚。事后悬赏寻找,复又得书,将张安世所述与书校核,竟无一遗漏。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读书广博,记忆超群。

【典形】 安世诵亡书、 汾河委䇲、 汉箧亡、河东三箧、三箧、亡三箧。

【示例】

〔安世诵亡书〕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汾河委荚〕 唐·李善《上文选注表》:“汾河委䇲, 夙非成诵; 嵩山坠简,未议澄心。”

〔汉箧亡〕 宋·陆游《鼠败书》:“坐令汉箧亡,不减秦火厄。”

〔河东三箧〕 清·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南面百城如昨梦,河东三箧忆往年。”

〔三箧〕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

〔亡三箧〕 清·唐孙华《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腹空何补亡三箧,头白谁能读五车。”


【词语河东三箧】  成语:河东三箧汉语词典:河东三箧

猜你喜欢

  • 五鬼

    同“韩家五鬼”。宋王之道《石州慢.和董令升岁除》词:“地天之泰,时当倾否,五鬼休相厄。”【词语五鬼】   汉语大词典:五鬼

  • 三载下帷

    同“三年不窥园”。孙为霆《一枝花.题俞寿田姻丈重游泮水图》套曲:“休冷笑董仲舒三载下帷,早成就袁彦伯万言倚马。”

  • 声拂行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激越。宋吴潜《满江红.再和》词:“争似江南樗枥社,俚歌声拂行云里。”

  • 子牟恋阙

    同“子牟恋魏阙”。前蜀贯休《送崔使君》诗:“子牟恋阙归阙,王粲下楼相别。”

  • 当㝉

    《礼记.典礼下》:“天子当㝉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孔颖达疏:“天子当㝉而立者,此为春夏受朝时也。㝉者,《尔雅》云:‘门屏之间谓之㝉。’郭注云:‘人君视朝所㝉立处。’”后以“当㝉”指皇帝临朝

  • 惊动梁尘

    同“歌落梁尘”。宋辛弃疾《浣溪沙》词:“歌串如珠个个匀,被花勾引笑和颦。向来惊动画梁尘。”

  • 牛衣卧

    同“牛衣病卧”。清袁枚《病中赠内》诗:“宛转牛衣卧未成,老来调摄费经营。”

  • 野无遗贤

    《尚书.虞书.大禹谟》:“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尚书》载有“野无遗贤”句,是称颂朝政清明,人才都被录用之意。后遂用为咏清明盛世之典。唐.唐彦谦《留别四首》其三:“登

  • 前无古人

    源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空前。指以前的人从未具备或实现。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当来更加揫敛,使归简严,则前无古人矣。”述宾 成就空前未有。秦牧《虾趣》:“齐白石画虾之妙,大可以说~,我

  • 休戚与共

    休,吉庆,美善,福禄;戚,忧愁,悲伤。休戚与共:比喻与人同患难,共安乐,感情息息相通。春秋时期,晋襄公曾孙姬周成人后,根据晋献公以来国内不留群公子的规定而去洛阳,在周大夫单襄公手下当家臣。他年纪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