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汲黯卧治

汲黯卧治

指汲黯(àn岸)为官用清静治理有成效,汉武帝再调任他为官,借重他“卧而治之”。后以此典比喻地方官吏为政清简,地方太平。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汲黯外调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做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他学习黄帝、老子言论,治理官府和民众事务,爱好清静无为,选择郡丞和能干之书史,把郡中事务都委托给他们。汲黯治理郡政,只是掌握与督责检查大纲,不苛求琐碎细节。汲黯经常生病,躺在卧室里面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大为太平安定。汉武帝派使召汲黯任命为淮阳郡(今河南鹿邑、柘城、扶沟等县)太守。汲黯拜伏在地辞谢不接印,诏书多次强迫给他,然后接受诏命。汉武帝说:“您轻视淮阳郡吗?我日后再将召您回来。现因淮阳郡官吏和百姓不相融洽,我只是借重您的威名德望,请您躺卧着治理好了。”汲黯处理郡政仍然按照过去清静治理之方法,淮阳郡政事清明。此典又作“卧治”、“卧理”、“东南卧理”、“淮南卧理”、“淮阳绩”、“汲黯卧理”、“卧淮阳”、“淮阳卧”。

【出典】:

史记》卷120《汲郑列传》3105、3110页:“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例句】:

南朝梁·丘迟《旦发鱼浦潭》:“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至如卧理称难,坐啸匪易。披裳问疾,垂爱景以字人。”唐·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唐·贾岛《送汲鹏》:“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 宋·刘敞《睡起》:“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 宋·苏辙《寄题密州新作》:“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宋·苏辙《次韵张君病起》:“去卧淮阳从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清·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暂烦淮阳卧,还卜颍川相。”


【典源】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上曰:‘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汉书·汲黯传》亦载。

【今译】 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他治政主张清静无为,把握大的要旨,而不苛求小节,自己卧病在室内不出,东海大治。后淮阳一带民私铸钱,又特意起用他为淮阳太守,汲黯辞以多病,武帝说:“你不愿去淮阳吗?我特意召你去,淮阳官吏与百姓有矛盾,我是借重你的威望,你只要在那养病就可以治理的。”汲黯至郡仍像在东海一样治理,淮阳政事也清明了。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地方官吏为政清简,地方太平。

【典形】 东南卧理、淮南卧理、淮阳绩、淮阳卧、汲黯卧理、卧淮阳、卧理、卧治、汲黯简靖、淮阳效理、淮阳高卧、淮阳多病、薄淮阳。

【示例】

〔东南卧理〕 唐·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淮南卧理〕 唐·贾岛 《送汲鹏》:“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

〔淮阳绩〕 宋·刘敞《睡起》:“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

〔淮阳卧〕 清·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暂烦淮阳卧,还卜颍川相。”

〔汲黯卧理〕 宋:苏辙《寄题密州新作》:“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卧淮阳〕 宋·苏辙《次韵张君病起》:“去卧淮阳从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卧理〕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至如卧理称难,坐啸匪易。披裳问疾,垂爱景以字人。”

〔卧治〕 南朝梁·丘迟《旦发鱼浦潭》:“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猜你喜欢

  • 原贫

    同“原宪贫”。宋陆游《杂感》诗之四:“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

  • 宰相失人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卷一):“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原是武则天

  • 信鸿

    源见“雁足书”。指鸿雁。宋陈允平《八宝妆.秋宵有感》词:“待月重帘谁共倚?信鸿断续两三声。”【词语信鸿】   汉语大词典:信鸿

  • 缁衣

    《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授予子之粲兮。……缁衣之蔗兮,敝、予又改为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

  • 龙下钵

    《晋书.艺术.僧涉》:“僧涉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苻)坚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西域僧人名僧涉,能呪龙请雨,先使龙下钵中,后即大雨。后因以为求雨之典,也可咏龙。

  •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原指克服旅途中的重重困难。 后也泛指打通前进道路上的层层障碍。语出元.关汉卿《哭存孝》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西游记》二九回:“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明.

  • 琴挑文君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卓王孙招临邛令及司马相如饮。“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

  • 汾水游

    《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南朝 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

  • 陇蜀之望

    源见“得陇望蜀”。喻指贪得无厌之心。清李渔《怜香伴.闺和》:“风流之愿已饱,陇 蜀之望不奢。”

  • 开祝网恩

    源见“网开三面”。比喻赦罪受恩惠。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免其衅鼓之戮,仍开祝网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