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毁家纾难

毁家纾难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斗谷,复姓;于,音wū;斗谷于菟即令尹子文)为令尹,自毁(减少)其家,以纾(援解)楚国之难。”

斗谷于菟作楚国令尹时,用尽自家之财援助国家,缓解楚国的困难。后因以“毁家纾难”用为为解救国难而牺牲自家的典故。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虽然日子很苦,把自己下锅的粮扫数拿出,都很高兴;只要能毁家纾难,心甘情愿。”


并列 毁,灭。纾,缓。指献自家全部家产以纾缓国难。语本《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於菟为令君,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宋史·度宗纪》:“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以赎门户之愆。”△褒义。多用于形容毁家产以解救国难的行为。→见危授命 ↔苟全性命。 也作“毁家纾国”。


【词语毁家纾难】  成语:毁家纾难汉语词典:毁家纾难

猜你喜欢

  • 应刘

    三国时魏应玚、刘桢,皆以能文著名当时,为曹丕、曹植兄弟所礼遇。后来诗文中常以“应刘”为宾客才人的代称。唐代杜甫《哭李尚书重题》诗:“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词语应刘】   汉语大词典:应刘

  • 冠年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后以“冠年”指男子二十岁。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释僧富》:“及其冠年,备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词语冠年】   汉语大词典:冠年

  • 鹄亭鬼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汉九江何敞,为交州刺史,行部到苍梧郡高安县,暮宿鹄奔亭。夜犹未半,有女从楼下出,呼曰:‘妾姓苏,名娥,字始珠……及婢一人,名致富……乃以前年四月十日,到此亭外。于时日已向暮

  • 侯芭

    源见“载酒问奇字”。借指诚心求教者。古直《遁窝侍谒其师夜话感赋》诗:“天荒地老侯芭在,来叩玄亭寂寞居。”

  • 蔽芾

    源见“召公棠”。《甘棠》诗三章,首句皆为“蔽芾甘棠”。后因以“蔽芾”颂扬官吏政绩卓著。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词语蔽芾】   汉语大词典:蔽芾

  • 箕裘弓冶

    源见“克绍箕裘”。比喻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事业。柳亚子《读史》诗之八:“莫漫生儿薄景升,箕裘弓冶苦难凭。”并列 善于冶铸、制弓者的儿子必定会根据其技艺制造裘衣、簸箕。比喻儿孙定能继承祖辈传下的事业。语本《

  • 不得其死然

    然:语气助词。相当于“焉”、“也”。 指人得不到好死。语出《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同书《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资治通鉴.晋纪.成帝咸康三年》胡三省《考异》引《燕

  • 石证三生

    同“石上三生”。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风女邱丽玉》:“今得红丝牵引,文星惠临,是真石证三生,愿即日奉为箕帚。”

  • 怀宠尸位

    凭恃君主的信宠,身居高位而不尽职。《孝经.谏诤章》:“臣不可以不争於君”。孔安国传:“事君之礼,值有其非,则必犯颜以道谏争,而三谏不纳,则奉身以退,有匡正忠,无阿顺从,良臣节也。若乃见可谏而不谏,曰之

  • 负弩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相如建言西南夷邛、筰等地可置郡县。“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负弩,谓背负弓箭开道。后因以指迎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