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梃击

梃击

梃(tǐng挺):木棒。“梃击”,为晚明三案之一。明神宗(1573-1619年在位)时,郑贵妃有宠,朝臣多怀疑神宗欲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于是纷纷上疏请求神宗早正储位。后王恭妃之子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而神宗并不满意,郑贵妃更怀恨在心。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傍晚,有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执木棒,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被抓获后经过审讯,他供出是受郑贵妃手下太监刘成、庞保所指使。于是人们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神宗不愿深究,就给张差定了个疯癫奸徒的罪名,将他杀掉了,并将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匆匆了结此案。史称“梃击”案,与“红丸”、“移宫”并称为“三案”。

【出典】:

明史》卷21《神宗本纪二》290页:“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击伤守门内侍,下狱。丁巳,刑部提牢主事王之采(cài菜)揭言张差狱情,梃击之案自是起。己巳,严皇城门禁。癸酉,召见廷臣于慈宁宫。御史刘光复下狱。甲戌,张差伏诛。”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5《三案》:“帝以事连贵妃,恐付外益滋口实,乃毙保、成于内,三道、守才远流,其事遂止。此梃击一案也。”


【词语梃击】   汉语词典:梃击

猜你喜欢

  • 郑鹧鸪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郑谷以《鹧鸪》诗得名,时号为‘郑鹧鸪’。”事又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郑谷》。此是以名诗而得号。后用为郑谷的雅号。清.赵执信《晚春有感》诗:“大梦暗随蝴蝶化,小诗轻掷鹧

  • 爰书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后以“爰书”指判决书。唐柳宗元《酬韶州裴使

  • 猘儿

    《三国志.孙策传》:“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裴松之注引《吴历》:“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后以“猘儿”称年少勇猛的孙策。清徐昂发《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

  • 土龙

    《淮南子.说林训》:“旱则修土龙。”古代天旱之时,人们常用土做成龙,用以求雨。后用为吟天旱求雨之典。唐.李群玉《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不假土龙呈夭矫,自然石燕起参差。”【词语土龙】   汉语大

  • 练达老成

    老练而隐重。《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见“老成练达”。《儿女英雄传》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词语练

  • 穷兵黩武

    亦可作“黩武穷兵”。穷兵:兵力、兵源耗尽。黩武:热衷于武力争夺。指穷竭兵力,好战无厌。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东吴名将陆逊之子,年二十任建武校尉,累擢为镇军将

  • 如水之就下

    见〔民归之如水就下〕。

  • 殊途同归

    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出典】:《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

  • 吹箫跨凤

    源见“乘鸾”。比喻求得佳偶,缔结良缘。明 汤式《集贤宾.客窗值雪》套曲:“看别人吹箫跨凤上瑶池,乘兴扁舟访剡溪,真乃是平地白云三万里。”

  • 闻凤啸

    源见“苏门长啸”。形容听到高士长啸。清王夫之《广遣兴》诗:“阮籍狂才闻凤啸,骆丞囚得伴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