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成蹊

桃李成蹊

蹊(xī希):小路。此典比喻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因为开花和结有果实吸引人们前来,所以在树下很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或比喻注重实际而不讲求虚名。司马迁撰写《史记·李将军列传》最后评论说:“《论语》上说:‘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广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讲话。到他死时,天下无论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极尽哀痛。他那种忠实品质确实得到士大夫们信任!俗话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浅近,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此典又作“嘉树下成蹊”、“成蹊”、“桃李无言”、“芳菲不为言”、“李无言”、“成蹊桃李”、“桃李无蹊”、“无言桃李”、“桃李不须言”、“桃李言”、“蹊为李广”。

【出典】: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2878页:“太史公曰:《传》(指《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xún xún巡巡,通“恂恂”,谦恭谨慎)如鄙人(居住郊野未见世面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他,指李广)其(那)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yàn宴,群众中流传简单通俗有深刻道理之语句)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例句】: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南朝齐·谢眺《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宋·陈师道《寄毫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绿渐稠。”


【典源】《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汉书·李广传》亦载。

【今译】 汉代将军李广抗击匈奴,身经七十余战,匈奴望而生畏,称为“飞将军”。司马迁为其作传,称赞说: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正是李广的写照吗?李广看上去像个老百姓,且不擅辞令,然而他死去,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哀痛,因为他忠心耿耿,待人以诚。正如谚语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虽不说话,自能以花果吸引人们前来,树下以至走出一条小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爱戴。

【典形】 成蹊、成蹊桃李、芳菲不为言、嘉树下成蹊、李无言、李下蹊、桃李不须言、桃李成蹊、桃李径、桃李无蹊、桃李无言、桃李言、无言桃李、蹊为李广、满蹊桃李、桃李无情、桃李终不言、桃阴旧蹊、将军桃李、门下成蹊。

【示例】

〔成蹊〕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成蹊桃李〕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芳菲不为言〕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嘉树下成蹊〕 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李无言〕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李下蹊〕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文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桃李不须言〕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桃李成蹊〕 南朝齐·谢脁《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桃李无蹊〕 宋·陈师道《寄亳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桃李无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无言桃李〕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蹊为李广〕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词语桃李成蹊】  成语:桃李成蹊汉语词典:桃李成蹊

猜你喜欢

  • 珠沉月死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十二《思旧铭》:“麟亡星落,月死珠伤。”北周.庾信在《思旧铭》中以“月死珠伤”比喻故人仙逝。后遂用为知交亡故之典。唐.孟郊《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闭

  • 鸱得腐鼠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

  • 渡泸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 伍员箫

    同“吴市吹箫”。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之一:“爰书竟傅张汤狱,乞食谁怜伍员箫?”

  • 南山豹

    同“南山雾豹”。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鱼,且学南山豹。”宋石孝友《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词语南山豹】  

  • 犬马有盖帷

    《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孔子让子贡用旧车盖把死了的狗裹起埋掉,使尸骸不暴露,这也是儒家“仁”的表现。唐.柳宗元《掩役夫

  • 牵盐

    源见“骥伏盐车”。喻怀才不遇。唐李咸用《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词语牵盐】   汉语大词典:牵盐

  • 茅土

    源见“分茅列土”。指王侯的封爵和封地。唐李颀《行路难》诗:“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词语茅土】   汉语大词典:茅土

  • 三七之妖

    源见“三七厄”。指祸国之妖孽。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三七之妖运告终,九五之真人已出。”

  • 听其言,观其行

    或简化称“听言观行”。原指孔子总结的教育方法,后来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表示不能只相信诺言,还要看其能否兑现诺言。孔子所欣赏的一个学生宰予在白天睡大觉,孔子心中非常不满,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泥土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