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林宗巾

林宗巾

后汉书.郭泰传》:“(泰)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东汉郭泰字林宗,一次在途中遇雨,便将头巾折一角垫着以御雨。别的人因倾慕郭泰的为人,于是将头巾故折一角包头,以效仿他的风度,称为林宗巾。后因用为慕贤效饰之典。

南朝.梁.吴均《赠周散骑兴嗣》诗之二:“唯安莱芜甑(见“甑尘釜鱼”),兼慕林宗巾。”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六《弥牟镇驿舍小酌》:“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


【典源】《后汉书·郭太列传》:“ (郭太) 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今译】 后汉郭太 (当作泰) 字林宗,博通经籍,知人善教,品学为时人所重。他相貌魁伟,风度优雅,一次周游在陈、梁两地之间时遇雨,头巾淋湿后一角塌下,人们见到争相效仿,故意将头巾折下一角,称为“林宗巾”,足见众人仰慕之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名望高,为人钦敬; 也用以形容出游遇雨。

【典形】 垫角巾、垫巾、葛巾乖角、纶巾折、郭泰巾、巾角折、巾角争垫、林宗巾、细雨垫巾、学林宗、雨中折角、折角、折角巾、折巾、折巾郭、雨垫林宗巾、林宗野外巾、护得纶巾角、重垫一角巾、角巾沾雨、巾残垫角、垫吾巾、角巾折、折乌巾、巾角垫、巾一角。

【示例】

〔垫角巾〕 明·袁宏道《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闱》之七:“异服花纹袴,高风垫角巾。”

〔垫巾〕 宋·陆游《雨中过东村》:“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

〔葛巾乖角〕 北周·庾信《示封中录》:“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

〔纶巾折〕 宋·苏轼《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

〔郭泰巾〕 清·唐孙华《题晋阳遗像》:“先朝剩有魏公笏,老辈仍看郭泰巾。”

〔巾角争垫〕 唐·刘禹锡《秋霖即事联句》:“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

〔林宗巾〕 宋· 陆游 《幽居记今昔事》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细雨垫巾〕 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学林宗〕 明·高启 《丁孝廉惠冠巾》:“佳名因子夏,旧制学林宗。”

〔雨中折角〕 宋·范成大《蹋鸱巾·接送伴田彦皋》:“雨中折角君何爱,常有衣裳易介鳞。”

〔折角〕 清·沈育《郭有道墓》:“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

〔折角巾〕 宋·陆游《示元用》:“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传折角巾。”

〔折巾〕 唐·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仰折巾于书阁,行见飘麦;挹雅步于琴台,坐闻流水。”

〔折巾郭〕 宋·张元干《次仲弥性所和》:“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词语林宗巾】   汉语词典:林宗巾

猜你喜欢

  • 麦漂雨

    源见“高凤漂麦”。形容读书专心,下雨漂麦而不知。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卧看毡取盗,坐视麦漂雨。”

  • 秋胡戏

    源见“秋胡戏妻”。“秋胡戏妻”的歇后语。指妻。《金瓶梅词话》二三回:“俺门都是露水夫妻,再醮货儿,只嫂子是正名正顶轿子娶将来的,是他的正头老婆秋胡戏。”【词语秋胡戏】   汉语大词典:秋胡戏

  • 黄帝登仙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黄帝仙去。三国 魏阮籍《清思赋》:“昔黄帝登仙于荆山之上,振《咸池》于南岳之冈。”

  • 灵光鲁

    同“鲁灵光殿”。元王逢《题马洲书院》诗:“蝌斗秦皆废,灵光 鲁独存。”

  • 敝帚

    源见“敝帚千金”。喻指无用之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辞味体要,真材不足以胜;?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幸出。”亦指像对破扫把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

  • 羊续悬鱼

    《后汉书.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续悬鱼”为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典

  • 嘲便腹

    源见“孝先便腹”。戏谑体胖腹大贪睡。清赵翼《六言》:“孝先任嘲便腹,坡老争让出头。光焰不能万丈,声名那得千秋?”

  • 犬马报

    同“犬马之报”。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犬马报,怎敢忘半米儿星分。”

  • 灌口

    同“灌口二郎”。宋洪迈《夷坚支丁志.永康太守》:“永康军 崇德庙,乃灌口神祠。”《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其太子生得相貌堂堂,浑如灌口。”【词语灌口】   汉语大词典:灌口

  • 绛纱子弟

    《晋书.列女.韦逞母宋氏》:“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及长,授以《周官》音义。……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