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束缊乞火

束缊乞火

束缊(yùn运):把乱麻搓集成引火绳。乞火:向邻居借火种。汉刘邦即位时,以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为齐王,以曹参为相国。当时,蒯通在曹参手下当宾客。有人劝蒯通向曹丞相荐举历史上曾有过失但颇有才干的隐士梁石君和东郭先生。蒯通答应下来,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夜里丢了一块肉,婆婆认为是媳妇偷走的,盛怒之下把媳妇赶出家门。清晨,媳妇向邻里老太太告辞,老太太说:“你先慢慢走,我现在就让你家人去追回你!”老太太用乱麻捆扎成一个火把,到丢肉那家去借火,说:“昨天夜里,我家的狗不知从哪弄来一块肉,互相争斗,咬死了一条狗,请借个火去煮狗肉。”那户人家听后,知道是错怪了媳妇,立刻跑着追回那被赶走的媳妇。蒯通认为用这种束缊乞火的方法可以达到为人剖白嫌疑的目的,并向曹丞相荐举了人材。后以此典比喻为人说情剖白嫌猜或指推荐人材。

【出典】:

汉书》卷45《蒯通传》2166页:“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蒯)通为客。”“客谓(蒯)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例句】: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郊处囊于赵相。” 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唐·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投抒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 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寄少游》:“谁能借前筹,还妇用束缊。” 宋·方岳《三虎行》:“打门声急谁氏子,束缊乞火霜风寒。”


见“束缊请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典源】 《汉书·蒯通传》:“客谓通曰:‘……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清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今译】 汉代有人劝蒯通向相国曹参推荐贤士梁石君、东郭先生。蒯通说:“好。我家乡有个妇人,与同村的老大娘们关系很好。妇人夜间丢了肉,她婆婆认为是她偷了,发怒将她赶走。妇人早晨去向各位大娘辞别,有位大娘说:‘你慢慢走,我一定让你家人去追回你。’然后用碎麻捆成把去向她家借火种,说:‘昨天夜里,家里狗得到块肉,互相争斗咬死了,借个火去煮死狗。’妇人家中听了,马上赶去将妇人追回。这虽然不是还妇之道,但通过这样的措辞可以达到目的。我也去向曹相国乞火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善于向人说情、推荐。

【典形】 临淄遣妇、乞火、乞火人、束缊、乞火无人。

【示例】

〔临淄遣妇〕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缊于齐邻。”

〔乞火〕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乞火人〕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束缊〕 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谁能借前筹,还妇用束缊。”


【词语束缊乞火】  成语:束缊乞火汉语词典:束缊乞火

猜你喜欢

  • 聋丞醉尉

    源见“聋丞”、“灞陵呵夜”。泛指衰残颟顸之人。清 贝青乔《军中杂咏》:“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丞醉尉多。”

  • 江毫

    同“江淹笔”。唐吴融《薛舍人见征恩赐香并二十八字同寄》诗:“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 马少游

    源见“跕鸢”。指满足于平常生活之人。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之一:“老夫多病蛮江上,颇忆平生马少游。”

  • 朱衣使者

    源见“朱衣点头”。借指科举考试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偏正 科举考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执簿随上。”△用于科举方面。【

  • 侯嬴重一言

    源见“侯嬴抱关”。谓重然诺,守信义,愿为知己者效死。唐魏徵《述怀》诗:“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你给别人方便,你自己也会得到方便。语出元.施君美《幽闺记.皇华悲遇》:“罢罢罢,自古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看你这两个妇人,也不是已下人家的。我这里不留你,前途恐遇不良之人;留你在此,怕有官员每来往

  • 夸毗

    谄媚,卑屈。《诗.大雅.板》:“无以夸毗( ㄆㄧˊ pí 皮)。”又《尔雅.释训》:“夸毗,体柔也。”屈己卑身以随顺别人的意思。其义与俗语“软骨头”相近。【词语夸毗】   汉语大词典:夸毗

  • 见利忘义

    指遇到私利,就忘掉道义。语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梁书.侯景传》:“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唐.王勃《送劼弟赴太学序》:“轻进

  • 烂头

    同“烂羊”。宋周必大《腊旦大雪运使何同叔送羊羔酒拙诗为谢》:“烂头自合侯关内,何必移封向酒泉!”

  • 得意不宜再往

    得意:称心如意。 旧指过于称心如意的事,不宜再干第二次。 意谓第一次顺利,第二次就可能出现麻烦,所以应当知道节制。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三侠五义》七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