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起谢安”。宋韩驹《某顷知黄州墨卿为州司录今八年矣邂逅临州送别》诗之二:“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
源见“五行俱下”。形容读书速度慢,读得非常仔细。清林昌彝《先妣吴太安人行略》:“昌彝读书质驽钝,每日读五百字,必百遍,十目一行,必字字句句解其义,至无疑窦乃已。”
唐.刘肃《大唐新语》:“玄奘法师,西域取经,以手摩灵巖寺松树,曰:‘吾西去,汝可西长,若吾归,即东向,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长数丈。一年,忽东向。弟子曰:‘吾师归矣。’乃迎之,果至,后号
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载:陶婴少寡,作歌明己之不改嫁:“悲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悲兮,死者不可忘。飞
见“霸王别姬”。【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注:“成王见禾谷之税,委积之多,于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逾前也。”朱熹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千仓万箱”形容丰年储粮之多。晋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此当指规律、事理)。”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修养,不会成为有用之材。后因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必须经过锻炼培育,方能成就人才。汉
源见“春梦婆”。指荣华富贵的虚幻无常。清王夫之《续哀雨诗》:“羊肠虎穴屡经过,老向孤峰对梦婆。”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寻求精美的文辞。程善之《寄洪棣臣金陵》诗:“倾觞尽醉狂歌呼,兴酣题句探骊珠。”【词语探骊珠】 汉语大词典:探骊珠
同“甑尘釜鱼”。清黄宗羲《子列子行状》:“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夫以巡方而黩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于天下矣。”并列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