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载:汉人孙敬,字文宝,晨夕闭门苦读,时人称他“闭户先生”。他还“以绳系头悬屋梁”,以警示疲倦打瞌睡。因家贫,曾编杨柳为简抄书。孙敬后来成为大儒。又《战国策.秦策一》载:战国时苏秦好学,为钻研《太公阴符》,他深夜不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因以“悬梁刺股”为刻苦读书学习之典。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见“悬头刺股”。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人~,以志于学。”


【典源】《战国策·秦一》:“ (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 《史记》 曰:“苏秦,洛阳人,与魏人张仪同师事鬼谷先生。读书至睡,秦辄引锥刺股,血流至踝。”又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曰:“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常闭户,号为闭户先生。”

【今译】 战国时苏秦夜间读书,苦心揣摩诵读,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汉代孙敬好学,将头发系住悬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用来督促自己。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攻读。

【典形】 刺股、刺股悬头、梁悬、悬梁、悬头苦学、锥钝股多坑。

【示例】

〔刺股〕 宋· 王安石《酬慕客员外》:“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刺股悬头〕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想刺股悬头去读书,则我这当也波初。”

〔梁悬〕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梁悬,栽枝梧而锥握。”

〔悬梁〕 明·汤显祖《牡丹亭》:“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悬头苦学〕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词语悬梁刺股】  成语:悬梁刺股汉语词典:悬梁刺股

猜你喜欢

  • 醉酒高阳

    源见“山公醉酒”。指纵饮醉酒。明王逢《忆旧游》诗之一:“醉酒高阳里,题诗左氏庄。”

  • 鲁酒薄而邯郫围

    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常常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意料不到的结果。《庄子.胠箧》:“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许慎注《淮南子》说:“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

  • 绨袍范叔

    源见“绨袍惠”。借指急需救助的困中之人。明李东阳《春寒二十韵》:“绨袍范叔谁相恋,大被姜郎且共荣。”

  • 折蒲

    《晋书.王育传》:“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人傭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音xūxī,亦作欷歔,叹气;抽噎声)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音yù,卖)己以偿之。同郡许

  • 蒲密之化

    《孔子集语》卷十《论政》引《韩诗外传》六:“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境而善之曰:‘由恭敬以信矣。’”《后汉书.卓茂传》:“卓茂,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

  • 侯景九锡

    侯景原为北魏定州刺史,降梁后又谋反,大宝二年(551年)废除了简文帝,另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假借皇帝命令,自加九锡。九锡,古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钺、

  • 速朽

    《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本谓迅速腐朽,后用以指薄葬。《汉书.刘向传》:“故仲尼孝子,舜

  • 雍齿封侯

    《史记.留侯世家》载:雍齿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但因尝窘辱刘邦,为刘邦所不快。及刘邦即皇帝位,时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集聚于沙上议论。刘邦从张良计,先封雍齿为什方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为

  • 篱窥

    《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晋朝孟昶未发迹时,在京口有一次见到大官僚王恭。当时,天下着小雪,孟昶隔着篱笆看到

  • 真讲官

    明代文震孟(1574-1636年),字文起,吴县人。文征明曾孙。天启殿试第一,授修撰。因触忤魏忠贤被廷杖80,贬秩调外,后不赴调而归,削职为民。崇祯元年召为侍读,改左中允,充日讲官。擢升礼部左侍郎,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