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如今我们分兵捕民,有利也有弊,怎能说是全胜呢?即使有所捕获,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如果与敌兵遭遇,还会受到很大损失,与其获罪,不如我以身受之,但不能邀功以负国。”

【出典】: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卷60第1382页:“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例句】: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礼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宋·岳珂《程史·石城堡寨》:“又旁筑一城曰堡寨,地皆砥平,相去数余里,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不相上下。语出裴注《三国志·吴书》卷60“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用于衡量得失之语。也作“得失参半”。


【词语得失相半】  成语:得失相半汉语词典:得失相半

猜你喜欢

  •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论道:谓谋虑政务。王公:王指天子,公指诸侯。作:起来。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安坐谋虑国事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政务的是士大夫。 旧时表示各有专职。语出《周礼.考工记》:“坐而论

  • 北叟

    源见“塞翁失马”。指塞翁。《后汉书.蔡邕传论》:“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词语北叟】   汉语大词典:北叟

  • 头焦上客

    同“焦头上客”。清赵翼《戏咏火判官》诗:“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

  • 剑气凌云

    源见“丰城剑气”。谓才华出众,志向远大。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再敦梁王令》:“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剑气凌云,而屈迹于万夫之下。”

  •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管仲:春秋时齐国人。齐桓公任以为相,称为仲父。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霸之首。彼:那样。功烈:功业。 管仲得到国君的信赖是那样地专一,行使国家的政权是那样地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地卑

  • 攀龙

    同“攀髯”。《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尽追摧之道,用终克敬之仪。”【词语攀龙】   汉语大词典:攀龙

  • 苍鹅

    同“狄泉苍鸟”。清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倪司徒元璐》诗:“怖鬼已勤悬紫蟹,冲天无望锢苍鹅。”

  • 尊倾北海

    同“尊开北海”。宋赵师侠《醉蓬莱.重明节丙辰长汝》词:“寿祝南山,尊倾北海,臣邻欢醉。”

  • 魏颗从治

    源见“结草以报”。指择善而从,恩泽他人。晋孙绰《喻道论》:“魏颗从治而致结草之报,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

  • 桃李待郎归

    宋.王谠《唐语林》卷六:“补遗”:“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或本作“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