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西庐山峰峦起伏,形态万千,重岩叠嶂,烟云缭绕,人在山中,极不易识其真貌。

后用以比喻加以掩饰或隐藏不易识别的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苏轼《初入庐山》诗:“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偏正 庐山的真实样子。比喻人或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相。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你先别讲,让我看!’王文琪以为他有研究过《社员都是向阳花》的宝贵经验,准能识破‘~’,胸有成竹地从‘少根弦’手中夺过月历牌。”△本义为中性,比喻义常含贬义。→本来面目 ↔改头换面。 也作“庐山面目”、“庐山真面”。


【词语庐山真面目】  成语:庐山真面目汉语词典:庐山真面目

猜你喜欢

  • 弹冯铗

    同“弹铗歌鱼”。唐罗隐《投郑尚书启》:“辄复更弹冯铗,上指膺门。”

  • 汤池铁城

    同“金城汤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并列 形容城池坚固,牢不可破。也比喻言谈严谨,无懈可击。南朝宋·刘义

  • 窟室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杜预注:“窟室,地室。”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词语窟

  • 七德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杜预注:“此武七德。”春秋时,楚王曾提出武功有七个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武之“七德”。后因用为称颂武功之典。

  • 满地横流

    源见“沧海横流”。比喻时世动乱不安。清 丘逢甲《兰西将去潮》诗之四:“熏天宝气功名贱,满地横流进路难。文士岂宜逢世乱,高官原不称儒酸。”

  • 维城

    源见“藩垣”。谓连城以卫国。《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韩建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亦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

  • 田成子杀齐君

    《庄子.胠箧》:“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晋.郭象疏:“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是敬仲七世孙。初,敬仲适齐,食采于田,故改为田氏。鲁哀公十四年,陈恒弑其君,君即简公也。割安平至于郎邪,自为封邑。

  • 朋来之辰

    《易.复》:“朋来无咎。”孔颖达疏:“朋谓阳也。反复众阳朋聚而来,则无咎也。”后因以“朋来之辰”指吉庆之辰。宋苏轼《贺正启》:“庆此朋来之辰,必有汇征之福。”

  • 献甘泉

    同“献赋”。唐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 悬眼

    同“悬目东门”。林百举《过兴宁忆亡友刘节膺何公博》诗:“纵使吴门展悬眼,麟伤凤死恨犹深。”【词语悬眼】   汉语大词典: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