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师文琴

师文琴

列子.汤问篇》:“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郑国乐师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古之琴师)游。柱指钧(调)弦,三年不成章(章曲)。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舍,放下)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为钻研妙理,一时弹奏便不注意弦声,故不成章曲。然而一旦悟出妙理,得之于心,则必能应之于手,方能尽声弦之妙)。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于是当春而叩商弦(商声是西方之声,金音,属秋),以召南吕(八月律),凉风忽至,草木成实(此指当春而奏商音,立生金秋之感,这正说明师文琴高超的艺术效果与巨大的魅力。下同。)。及秋而叩角弦(角,东方木音,属春)以激夹钟(二月律),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羽,北方水音,属冬)以召黄钟(十一月律),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冱,音hù,凝冻闭塞)。及冬而叩徵弦(徵,南方火音,属夏)以激蕤宾(五月律),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古指祥和之风为景风),庆云浮,甘露降,澧(通醴,醴泉,甘美的泉水)泉涌。”

师文鼓琴,不仅注意掌握弹奏的指法章法节奏韵律等发声的具体技巧;更注重在如何以琴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情趣上下功夫,以发挥其艺术的感染力。师文鼓琴,使人感觉能改变四时,后常用为琴艺高妙,能产生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典故。

文选》卷十八成公绥《啸赋》:“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此正是化用“师文琴”弹琴发声竟至“变异四时”的故实。


猜你喜欢

  • 为霖

    《尚书.商书.说命上》:“(高宗即商王武丁)命之(傅说)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旧题汉.孔安国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尚书》载称,商王武丁要求宰相傅说像解救旱情

  • 善始令终

    同“善始善终”。三国 魏嵇康《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殊勋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劳于明代。”见“善始善终”。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

  • 苏耽

    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载:苏耽,又称苏仙公,桂阳人,汉文帝时得道。相传耽飞升前留母一柜子,说是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看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此后扣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

  • 革裹尸

    同“马革裹尸”。元曹文晦《和山居六咏》之五:“有年自许锸随我,万里谁甘革裹尸?”

  • 沙之汰之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谓去除杂质。前蜀韦庄《又玄集序》:“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

  • 招魂

    《楚辞.招魂》东汉.王逸注:“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招魂》有“魂兮归来

  • 来暮歌

    源见“歌五袴”。指欢迎良吏的歌。唐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 一绳何系

    《后汉书.徐稚传》:“(徐稚)谓容(茅容)曰:‘为我谢郭林宗(郭泰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谓栖栖不遑宁处?’”唐.李贤注:“维,系也。喻时将衰季,岂一人可能救邪?”“一绳何系”即由“非一绳所维”

  • 魂傍要离

    《后汉书.梁鸿传》载:东汉梁鸿字伯鸾,为避世高士,“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后因以“魂傍要离”为称颂死者操守高洁之典。清王士禛《挽姜贞毅先生》诗:

  • 张翰黄花句

    《文选》卷二十九晋.张季鹰(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讴吟何嗟及,古人可慰心。”晋.张翰《杂诗》有“黄华如散金”句,此处黄华,是指春日黄花,而非指秋菊之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