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火燎原

如火燎原

尚书.盘庚上》(卷二):“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殷帝盘庚决定迁都到黄河以南,臣民怨声载道,盘庚训令属下不准传播流言蜚语。意思是象燃烧在原野上的烈火,虽无法近前,但还是可以扑灭的,比喻流言虽凶仍可以制止。后借以比喻势态发展迅猛,不可阻挡。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搆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述宾 燎,烧。原,原野。好像烈火在原野上燃烧。比喻声势极大。语本《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姚雪垠《李自成》2卷36章:“到期不能‘剿灭’,反而~,他们有些做封疆大吏的,轻则降级、削职,重则下狱、砍头。”△多用于描写状态程度。→如火如荼 汹涌澎湃 风起云涌 轰轰烈烈 方兴未艾 热火朝天 ↔冷冷清清 死气沉沉。也作“若火燎原”。


【词语如火燎原】  成语:如火燎原汉语词典:如火燎原

猜你喜欢

  • 混同文轨

    同“混一文轨”。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

  • 鸡竿诏

    同“金鸡诏”。元陈孚《呈李野斋学士》诗:“彩毫草就鸡竿诏,矞云赤绕寥阳天。”

  • 放枭囚凤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

  • 张良辞汉

    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指张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 乐毅奔亡

    参见:乐毅见猜

  • 待兔

    源见“守株待兔”。用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唐欧阳詹《送王式东游序》:“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阙寝书之报;公范见变豹之理,将东游诸侯之国。”宋范仲淹《临川羡鱼赋》:“亦犹射雉之子,即

  • 定省

    同“晨昏定省”。《晋书.王坦之传》:“孝宗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琅邪王 馀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聊斋志异.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与父母同居,庶便定省。”亦泛指探望问候亲长。

  • 化石山头妇

    同“化石妇”。宋贺铸《陌上郎》词:“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 鞭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宋李之仪《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

  • 公才公望

    《世说新语.品藻》:“会稽虞騑,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騑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騑未达而丧。”公才,指的是有济世经邦三公的才识;公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