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道好还

天道好还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天道好还”,意谓恶有恶报。

宋.辛弃疾《九议.其九》:“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彼岂能逆知其事之必至此邪?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


主谓 道,规律法则;还,报应,天道循环作恶必受恶报。语本《老子》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太平天国·杨秀清、萧朝贵《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今幸~,中国有復兴之理。”△此为因果报应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理昭彰,循环不爽。→好还天道


【词语天道好还】  成语:天道好还汉语词典:天道好还

猜你喜欢

  • 救焚拯溺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后以“救焚拯溺”形容紧急救助处于困境中的人。《旧唐书.李靖传》:“今新定荆 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

  • 苞苴

    蒲包。《礼记.少仪》“苞苴”郑玄注:“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引申指贿赂。《荀子.大略》:“苞苴行与(欤)?谗夫兴与(欤)?”扬倞注:“货贿必以物苞裹,故总谓之苞苴。”《后汉书.阮嚣传》:“苞苴流行,

  • 岁星方朔

    旧题汉.郭宪《东方朔传》:“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呼?’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

  • 孙阳

    源见“伯乐相马”。即伯乐。金元好问《虞坂行》:“孙阳骐骥不并世,百万亿中时有一。”【词语孙阳】   汉语大词典:孙阳

  • 青油幕下

    源见“青油”。指达官幕府。《宋书.刘穆之传》:“〔瑀〕至江陵,与颜竣书曰:‘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居荆州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见向,使斋帅以长刀引吾下席。’”

  • 可望而不可即

    明.宋濂《危孝子传》:“视吾贞昉,则若威风之翔千仞,可望而不可即,得与失又为何如哉。”即:接近。能够看得见却不能接近。因以“可望而不可即”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很难实现。明刘基《登卧虎山写怀二十八韵》

  • 明妃出汉宫

    同“昭君出塞”。宋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 朱鸟

    源见“西台痛哭”。喻指为国捐躯者的忠魂。清 丘逢甲《秋怀》诗之七:“朱鸟莫将歌当哭,红羊休信劫留灰。”【词语朱鸟】   汉语大词典:朱鸟

  • 官阁梅

    源见“东阁官梅”。指梅花。宋周邦彦《三部乐.梅雪》词:“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

  • 道旁苦李

    同“道边苦李”。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不意鷽鸠伎俩,决飞只抢榆枋,白发青衫,竟作道旁苦李。”偏正 比喻被人抛弃的无用之物。语本《晋书·王戎传》:“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清代野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