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点燃。或作“秉”,拿。良:确实。以:原因。 古人点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旧时宣扬及时行乐。语出三国.魏文帝《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
《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
汉.陆贾《新语.辅政》:“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架羊。”《淮南子.泰族训》;“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相传,春秋时晋文公曾以米下种,希望能长出庄稼。此事虽然可笑,但并不
同“云泥之别”。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妾命薄春冰,身轻秋叶,云泥异路,浊水清尘。然既委身于君子,岂
源见“檄医头疾”。陈琳写的讨曹操的檄文,借指出色的公文。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词:“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周处《风土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
源见“一阳生”。指冬至日。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隆庆壬申一阳日,德洪百拜识。”【词语一阳日】 汉语大词典:一阳日
《列子.汤问》:“(钟)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
同“相马九方皋”。清 丘逢甲《法政学堂宴日本法学博士梅谦次郎》诗:“海上钓鳌三岛近,人间相马九方遥。”
同“闻鸡起舞”。宋张元幹《过宿赵次张郊居》诗:“听鸡休起舞,且共论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