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华亭鹤唳

华亭鹤唳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陆机遭诬陷,成为晋“八王之乱”的牺牲品。临刑时想起当年游华亭,听鹤唳之往事。后以此用为悲叹不知及早隐退而受谗言、慨叹平生的典故。

唐.李白《行路难》三:“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鸾何足道!”

李商隐《曲江》诗:“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偏正 表示怀旧、想念之意。也常用来感叹世事变迁,仕途艰险,人生无常。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李白《行路难》之三:“~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多用于作感慨之辞。→鹤唳华亭 东门黄犬。也作“鹤唳华亭”。


【典源】《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机) 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注引《八王故事》曰:“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晋·裴启《语林》曰:“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晋书·陆机传》亦载。

【今译】 晋代陆机为河北大都督,率兵讨长沙王司马乂,列营自朝歌至河桥,鼓声闻数百里,后战败,被人进谗言,说他怀有异志,而被害于军中。临刑前,他感叹说:“想再听到华亭的鹤唳,哪里还能够呢?”华亭在吴地由拳县,陆机与其弟陆云曾在那里居住十余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官被害,令人伤感、追悔; 或用以表现思念故土、旧游; 也以此咏鹤。

【典形】 悲鹤华亭、愁鹤唳、华亭别泪、华亭鹤、华亭鹤唳、华亭清唳、华亭日中言、华亭叹、华亭闻唳鹤、陆机禽、华亭归鹤怨、华亭一鹤、听华亭唳、华亭归梦、华亭闻鹤、鹤唳华亭。

【示例】

〔悲鹤华亭〕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之三:“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愁鹤唳〕 清·王图炳《平原村》:“晚节不堪愁鹤唳,旧交闻已赋莼羹。”

〔华亭别泪〕 北周·庾信《鹤赞》:“九皋遥集,三山回归。华亭别泪,洛浦仙飞。”

〔华亭鹤〕 清·董以宁《行路难》:“后人更忆华亭鹤,前人已叹东门狗。”

〔华亭鹤唳〕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华亭日中言〕 清·黄鷟来《咏怀》之六:“华亭日中言,杀身讵云智。”

〔华亭叹〕 元·张养浩 《沉醉东风》:“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华亭闻唳鹤〕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陆机禽〕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情深张翰鲙,梦想陆机禽。”


【词语华亭鹤唳】  成语:华亭鹤唳汉语词典:华亭鹤唳

猜你喜欢

  •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载:汉时,有一天主簿杜宣到县令家去喝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县令问明病因,终于从

  • 涣发大号

    同“涣汗大号”。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罢息诛求,敦尚节俭,涣发大号,与人更新。”见“涣汗大号”。唐·柳宗元《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申明旧章。”【词语涣发大号】  成语:涣发大号汉语大词典

  • 梧桐尾

    源见“焦尾琴”。指良琴。唐无名氏《听琴》诗:“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词语梧桐尾】   汉语大词典:梧桐尾

  • 浊泥清尘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二《七哀》:“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三国魏.曹植曾在《七哀》诗中用“清路尘”和“浊水泥”比喻地位相差很大的夫妻。后遂用为遭际

  • 京房识律

    《汉书.京房传》:“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好钟律,知音声。”汉京房好学,最擅长《易》,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又好钟律,善知音声。后因以咏术士之典,或用为称美知音明律的人。《文选》卷一八马融

  • 闭门羹

    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羹(音gēng):本指五味调和的浓汁,泛指煮成浓液的食品。“闭门羹”,谓做羹待客而闭门不见。此典比喻冷遇漠视,

  • 时日曷丧

    《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后因以“时日曷丧”表示誓不与共存,形容痛恨

  • 潘县花发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出任县官。唐卢纶《送黎燧尉阳翟》诗:“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 一寸春晖

    源见“寸草春晖”。喻儿女对父母的深恩所报甚少。清 董元凯《沁园春.寸草》词:“色想罗裙,叶成书带,一寸春晖报未曾。”

  • 灞上军

    源见“细柳营”。指纪律松弛的军营。清林寿图《灞桥》诗:“水声呜咽结愁云,儿戏当年灞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