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公车:官署名。汉卫尉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上书者。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公车上书”。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即上书言事。后以此典形容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或特指入京会试之举人上书言事。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汉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东方朔爱好古代流传之书籍和儒家经学,广泛地阅览许多诸子百家之书。东方朔初到长安时,就到公车官署上奏章给汉武帝。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方朔》3205页:“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东方先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朔初入长官,至公车上书。”

【例句】:

汉·班固《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偏正 公车,本汉代官署名,其职掌之一是以公家车马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和上书者,并加以接待;后因而也代指举人入京应试。旧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语出《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孽海花》32回:“割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用于诚劝。


【词语公车上书】  成语:公车上书汉语词典:公车上书

猜你喜欢

  • 视死犹归

    见“视死如归”。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血刃之祸,于是将起。”【词语视死犹归】  成语:视死犹归汉语大词典:视死犹归

  • 麋鹿

    源见“麋鹿群”。借指隐居山林的生活。唐杜荀鹤《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诗:“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词语麋鹿】   汉语大词典:麋鹿

  • 北海樽前客

    《后汉书.孔融传》载,汉末孔融为北海相,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坐:同“座”。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后以北海樽前客为赞誉主人好客,宾主欢聚的典故。清.赵执信

  • 青山葬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李白传》:“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

  • 瓦罐不离井上破

    《汉书.陈遵传》:“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一旦叀碍,为瓽所?,身提黄泉,骨肉为泥。”后以“瓦罐不离井上破”谓汲水的瓦罐终将破碎于井上,势所必然。《水浒传》一〇四回:“三个人斗了三数

  • 赤精子

    同“赤帝子”。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词语赤精子】   汉语大词典:赤精子

  • 伊何底止

    同“伊于胡底”。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见“伊于胡底”。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

  • 卜昼卜夜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春秋时,齐国陈敬仲为工正(注掌百工之官),一次请桓公饮酒,桓公一时高兴,命举火继饮。敬仲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晏子春秋.杂上》、《说苑.反质》述为齐景公与晏

  • 案上萤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试滴盘心露,疑添案上萤。”

  • 宝剑存楚

    借指举兵解救国难。唐骆宾王 《咏怀》: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 楚王令风胡子求宝剑,“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 得龙渊、太阿、工市三剑。“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