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

指秦末会稽(guìjī桂基,治吴县,今江苏苏州)郡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殷通对项梁说:我听说先发动下手的就能制服敌人。后以此典泛指先下手取得主动以制服对方。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等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起义。这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以西的地方都造反了,这也是天要灭亡秦朝呀。我听说先发动下手的就能制服敌人,后行动的就被敌人所制服。我想要起兵,派您和桓楚为将。”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7页:“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例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机械足以先发制人。” 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16回:“然则足下因太后谋杀皇上,故先发制人,就要围颐和园,先谋杀太后吗?” 巴金《沉默集·丹东的悲哀》:“时间已经急迫了,我们应该先发制人。” 曲波《林海雪原》三:“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的来个先发制人。” 张天民《创业》:“现在的情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是不得不发,我就要先发制人。”


偏正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原指先下手,可以控制对方。后指先进攻,争取主动,打败对方。《汉书·项籍传》:“~,后发制于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8回:“他还怕那通判同他理论,却去~。”△多用于方法方面。→先声夺人 先下手为强 ↔后发制人


解释先下手取得主动权,以制服对手。

出处汉书·项籍传》:“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这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召唤项梁来商议大事,因为他一向认为项梁非常贤能。项梁说:“现在大江以西的地方都已经起来反秦,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如果先下手,就能取得主动权,从而制服对手,如果后下手就会被别人所制约。”殷通叹息着说:“听说先生祖上是楚国世家,大将之后,我们发动反秦大事就靠您了。”项梁说:“吴地有个奇人桓楚,逃亡在大泽之中,人们不知道他的住处,只有项羽知道。”随后项梁出去,吩咐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候。安排好后,项梁进来,对殷通说:“希望您召见项羽,让他接受使命去召唤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走了进来,项梁向他使了个眼色,说:“行动!”于是项羽拔剑砍下了殷通的头。殷通左右的随从非常惊慌,发生骚乱。项羽又一口气杀了百十个人,把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站起来。控制住局势后,项梁就召集自己熟悉的官吏,调集兵员,任命大将,展开了反秦的斗争。

例句

比赛一开始,我们就先发制人,夺得了主动权。


【词语先发制人】  成语:先发制人汉语词典:先发制人

猜你喜欢

  • 井渫不食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

  • 可怜无补费精神

    可怜:可惜。 无补于世,浪费精神,令人可惜。 多用作对枉费精神于事无补的慨叹。语出宋.王安石《韩子》:“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玉柱擎天

    源见“擎天柱”。喻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主谓 擎,举起。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又何用?

  • 金谷罚

    同“金谷之罚”。明叶盛《水东日记.聂大年警句》:“其《醉后跌起口占》诗云‘老我不胜金谷罚,旁人应笑玉山颓’。”清周亮工《王于一遗稿序》:“间友人燕集,即席赋诗,于一颓然甘金谷罚。”【词语金谷罚】   

  • 祭鱼

    同“獭祭鱼”。清钱谦益《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诗:“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词语祭鱼】   汉语大词典:祭鱼

  • 融尊

    源见“北海尊”。雅称酒杯,意为饮宴。宋柳永《永遇乐》词之二:“且乘闲,孙阁长开,融尊盛举。”【词语融尊】   汉语大词典:融尊

  • 鸡窗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幽明灵》:“晋兖州刺史沛国采处宗,尝买得一长鸡鸡,爱养至甚,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缀。处宗因此言巧大进。”此事又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及《世说新

  • 鵩鸟长沙

    源见“贾生赋鵩”。谓被谪去荒远之地。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

  • 卖药韩康

    源见“韩康卖药”。指隐居为医者。清方文《初度书怀》诗之二:“谈天邹衍口须闭,卖药韩康肆欲开。”

  • 止足之分

    止足:安分守己的意思。知道止足之分,就能量力守志,或自甘退隐,摆脱荣辱。晋代潘岳《闲居赋》:“于是览知止足之分。”《世说新语.言语》:“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词语止足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