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国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音yuè zhuó,凤之别名)鸣于岐山;其衰也,杜柏射王于鄗。”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岐山之脊乎?”古人视凤
《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后以“改弦更张”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魏书.高崇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騑骖未调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清 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佳乎否乎?”见“绳趋尺步”。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佳乎否乎?”【词语尺步绳趋】 成
源见“鲲鹏展翅”。指暴风。元 萨都剌《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抟。”亦指腾飞。明何景明《赠樊生鹏》诗:“即看成羽翼,何日起扶抟?”【词语扶抟】 汉语大词典:扶抟
饥饿的人得到食物歌唱,劳力的人干着重活歌唱。 意谓诗歌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感情的流露。语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美学
同“蜩螗沸羹”。清赵翼《耳聋》诗:“世务纷蜩螗,聆之本何益。”丘复《寄曹耐公汕头》诗:“国会初开幕,党争正蜩螗。”【词语蜩螗】 汉语大词典:蜩螗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因用“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打击陷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十九:“为什么要在
袴(kù裤);同“裤”。袴下:裤裆底下。此典指韩信未得志时受人鄙视、嘲笑、污辱,忍气吞声从人的裤裆底下、两大腿之间爬过去。后以此典比喻有志之士暂时忍受耻辱。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
同“玉笋班”。明汤显祖《紫钗记.权嗔计贬》:“玉班丞相府,花事洛阳春。”
《庄子.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历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庄子通过《大师宗》的篇章,表达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后常用梦鱼、梦鸟喻向往自由的思想。《西崑酬唱集》卷下《与客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