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人

礼记》卷二《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合葬在防地的先考墓中。然后说:“我宦游四方,是个东西南北到处飘流的人。现在将父母的墓加高到四尺成坟,以便日后祭祀。”后用指行踪不定的人。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六《道院偶述》:“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偏正 指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的人。语本《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唐·高适《高常侍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多用于行踪方面。也作“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


【典源】《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今译】 孔子名丘,他为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长年奔波漂泊,称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年漂泊异乡,行止无定。

【典形】 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人、东西南北身、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客、东西南北征。

【示例】

〔东西南北客〕 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身〕 清·沈永令《咸阳寓中》:“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

〔南北东西〕宋·陈与义《徙舍蒙大成赐诗》:“南北东西共一尘,得坻随处可容身。”


【词语东西南北人】  成语:东西南北人汉语词典:东西南北人

猜你喜欢

  • 绝长继短

    见“绝长补短”。《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毫,~。”【词语绝长继短】  成语:绝长继短汉语大词典:绝长继短

  • 小乔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小乔,又讹作“小桥”。三国时,乔公有二女,容貌出众,小乔是其次女,

  • 窥图

    《汉书.刘歆传》“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窥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

  • 炀灶

    《战国策.赵策三》:“卫灵公近雍疸(一作痈疽)、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卫人)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

  • 秦人桥

    同“秦帝桥”。清王士禛《同施愚山陈蔼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诗:“子春一去伯牙逝,海波汩没秦人桥。”

  • 康衢颂德

    参见:康衢咏

  • 曝背食芹

    源见“献曝”、“献芹”。谦言所献微薄。宋叶適《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臣力耕朽壤,勤凿枯泉。空有胼手胝足之劳,曾无曝背食芹之献。”并列 背晒太阳,请人吃水芹。比喻所献菲薄,自以为珍

  • 舐犊

    同“老牛舐犊”。唐罗隐《感别元帅尚父》诗:“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清赵翼《哭亡儿耆瑞》诗:“此痛自关门户计,岂徒舐犊爱难捐。”【词语舐犊】   汉语大词典:舐犊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蜡烛。 春蚕吐丝到死才会休止,蜡泪烧干了才肯化为灰烬。 原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后也比喻人们为着某种理想而执着地追求,至死不渝。语出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分道扬镳

    扬镳:提起马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也比喻志趣不同,造诣不同,各走各的路。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于是我们的交情便进了一境,由‘貌合神离’再变为‘分道扬镳’了。”亦作“分路扬镳”。《魏书.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