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汉.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楚辞.招隐士》中用“攀援桂枝”为游山玩水之语。后遂用“
曷:何。维:助词,一作“惟”。已:止。 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表示愁怀无法排遣。语出《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四年》:“使臣微言妙旨,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不为已甚,后常指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待人处事,当以中正为宜。《廿载繁华录》第三
同“吮痈舐痔”。明 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舐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颊。”【词语舐痔吮痈】 成语:舐痔吮痈
同“溺死灰”。明杨珽《龙膏记.罗织》:“堪羞!溺韩灰怎脱羁囚?”
同“傅粉何郎”。清李雯《踏莎行.请宴》词:“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帽檐低亚花枝并。”
源见“毛宝放龟”。动物报恩的典故。唐李瀚《蒙求》:“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附录:“呕心吐胆,不足语穷。煅岁练年,奚能谕苦。”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或作距驉,即俗所谓驴生的像骡的家兽),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
源见“无何有之乡”。指仙境。元吴澄《次韵玉清避暑》:“相邀采真无何境,㗳然熟视谁长雄?”元王恽《平湖乐.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赋》曲:“春服初成靓妆莹,兴来径入无何境。”【词语无何境】 汉语大词典:无
通晓经术。《汉书.平当传》:“以明经为博士。”唐代科举制度中有明经科,主要考试经义。《新唐书.选举志》记唐代取士之科,有明经:“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