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户亡秦

三户亡秦

指范增引用楚南生的话对项梁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人。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战国末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全中国的秦朝。但秦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激发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范增(前277——前204年),居鄛(cháo巢,县治今安徽巢县西南)人,年已七十,一向住在家里,好出奇谋计策。他前去游说项梁道:“陈胜起义失败本是规律如此。但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到秦国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一直到如今,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是楚人。’”此典又作“楚人三户”、“楚三户”、“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楚”、“三户英雄”。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00页:“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会楚怀王于武关〔今陕西丹凤附近〕,楚怀王被扣,挟以割地,他逃归不得,发病死),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战国时楚国阴阳家)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例句】: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宋·洪迈《容斋随笔·容斋四笔·魏冉罪大》:“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三户亡秦之语遂验。”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主谓 三,形容数量之少。即使几户人家也可消灭秦国,形容有必胜的信心。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一成兴夏诛寒浞,~忆楚王。”△用于鼓励弱小抵抗强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典源】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今译】 战国末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秦统治残暴,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当时范增虽已年老,仍谋略奇远。他对楚人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自从怀王入秦不得返国,楚人至今耿耿于怀,所以楚南公说:‘即便楚国只有几户人家,而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人。’”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

【典形】 楚人三户、楚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三户亡秦、三户英雄、无三户、故乡三户、亡秦三户、三户已亡。

【示例】

〔楚人三户〕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楚三户〕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存三户〕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南翁三户〕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三户楚〕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三户亡秦〕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三户英雄〕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词语三户亡秦】  成语:三户亡秦汉语词典:三户亡秦

猜你喜欢

  • 跃马公孙

    源见“公孙恃险”。指恃险称王之人。清程嗣立《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卧龙丞相锦江水,跃马公孙 白帝城。”【词语跃马公孙】   汉语大词典:跃马公孙

  • 一饭千金

    指韩信年轻时贫困饥饿,曾得到一位老大娘分给饭食,以后韩信当楚王,报答这位老大娘一千金。后以此典比喻知恩必报;或比喻士人未遇时的贫贱生涯。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家贫无行,

  • 绣衣直指

    源见“绣衣持斧”。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使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汉代官名。绣衣,表显贵;直指,谓处事无私。本由侍御使充任,故亦称“绣衣御使”、“绣衣使者”、“绣衣执法”等。唐刘知幾《史通.

  • 土囊

    源见“青蘋末”。指洞穴,洞口。宋苏轼《飓风赋》:“忽野马之决骤,矫退飞之六鹢。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词语土囊】   汉语大词典:土囊

  • 高拥书城

    源见“坐拥百城”。形容藏书丰富。清冯登府《洞仙歌.自题海峤重游图》词:“手板便抛离,高拥书城,又过了兰风橘雨。”

  • 观者如堵

    《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后以“观者如堵”形容观看人数众多。《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卫玠)姿容,观者如堵。”主谓 堵,墙壁。观看的人如围墙一样,形容观看的人众多。语

  • 风波平地

    比喻突然发生了事故或变化。明 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见“平地风波”。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夫妇各飘零。”【词语风

  • 染鼎

    源见“染指”。指尝味。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大虾蟆名曰石撞,乡人贵重之,世南亦尝染鼎,其味乃巨田鸡耳。”【词语染鼎】   汉语大词典:染鼎

  • 转车腹痛

    同“车过腹痛”。清王闿运《一枝春.访滕王阁娄妃墓并看澹台将军石像》词:“转过腹痛,似听得、往年笳鼓。”

  • 三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邢昺疏:“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于己也。”后多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