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丁兰刻木

丁兰刻木

应劭《风俗通.愆礼》:“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谇骂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乃问其妻,妻具以告之,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兰,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象于云台也。”旧用为封建孝道之典。清李渔《巧团圆.解纷》:“我姚克承自幼丧亲,常恨没有爹娘奉事,要学丁兰刻木,又记不起当时的面容。”


主谓 二十四孝之一。丁兰东汉河内人,少丧父母,不及供养,乃刻木为像,与妻事之如生。邻人张叔醉骂木像,以杖击其首,兰奋剑杀张,吏捕兰,兰辞木像,像为垂泣。[例]二十四孝之一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用于忠孝方面。


【典源】《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 曰:“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及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谇骂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及问其妻,妻具以告之,即奋刻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兰,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

【今译】 丁兰年少时父母即去世,未来得及供养双亲,于是用木头刻成人,样子模仿他父母的形像,侍奉木人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早晚都要问安。后来邻居张叔的妻子去向丁兰妻借东西,丁妻去禀告木人,木人不大愿意,就没有借给她。张叔借醉来大骂木人,并用木棒敲它的头。丁兰回家,见木人不高兴,问妻子,妻子将原因告诉了他,丁兰拿剑就把张叔杀了。官吏来逮捕丁兰,丁兰向木人辞别,木人眼中垂泪。当地人都称赞他的孝心。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孝敬父母。

【典形】 丁兰刻木、刻木当严亲、刻木丁兰、似丁兰。

【示例】

〔丁兰刻木〕 元·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王祥卧冰标写在史书中,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

〔刻木当严亲〕 三国·曹植《灵芝篇》:“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刻木丁兰〕 元·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劝你个择邻的孟母,休打这刻木的丁兰。”


猜你喜欢

  • 随麋鹿

    源见“麋鹿群”。谓隐居避世。唐姚合《秋夕遣怀》诗:“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 朝魏阙

    源见“子牟恋魏阙”。指入朝。唐皇甫曾《酬窦拾遗秋日见呈》诗:“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 乌合之卒

    参见:乌合之众见“乌合之众”。【词语乌合之卒】  成语:乌合之卒

  • 春风人面

    源见“人面桃花”。谓男女邂逅钟情,无缘相偕,男子追思往事。元白朴《水龙吟.丙午秋到维扬》词:“情缘未了,谁教重赋,春风人面。”【词语春风人面】   汉语大词典:春风人面

  • 青衣谶

    源见“青衣行酒”。谓帝王被俘受辱的预兆。清谭嗣同《宋徽宗画鹰》诗之二:“锦绦早作青衣谶,天子樊笼五国城。”【词语青衣谶】   汉语大词典:青衣谶

  • 引刀割鼻

    源见“高行”。指贞妇毁容守节。《红楼梦》九二回:“宝玉又讲那曹氏的引刀割鼻及那些守节的。巧姐听着更觉肃敬起来。”【词语引刀割鼻】  成语:引刀割鼻汉语大词典:引刀割鼻

  • 亭伯辽东

    同“亭伯投荒”。唐李百药《途中述怀》诗:“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 北郭骚

    《吕氏春秋.季冬纪.士节》:“齐有北郭骚者,结罘?,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北郭子召

  • 季鹰思

    同“季鹰归”。明李梦阳《秋日城东饯汪三》诗:“少游梁孝苑,老动季鹰思。”

  • 剪桐

    同“桐叶之封”。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剪桐疏爵,分茅建社。”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诗:“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词语剪桐】   汉语大词典:剪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