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原指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这三个过程。现用一问三不知,泛指无论怎么问,对方一概不知,含贬意。公元前468年,晋国荀瑶率师伐郑。晋大夫荀寅认为:“君子谋划事情,要把这一件事情的开始、中间经过和最后的结局都考虑周到才能采取行动。现在我们对进攻郑国的这三个方面都一概不知,却贸然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很难取胜吗?”

【出典】: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例句】:

明·姚福《清溪暇笔》:“俗语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其他 ①对所问一无所知。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高和《越轨诉讼》:“黑头在警车上就已经想定了,给他来个~,啥也不承认,先拖过去再说,最重要的是汪伯伦的交代材料不能落到这帮人手里。”②对事情采取不过问的冷漠态度。草明《乘风破浪》17:“易大嫂真是精神爽快,过去~的,现下,她忽然把许多事情都揽到自己门下了。”△贬义。多用于一无所知方面。


【词语一问三不知】  成语:一问三不知汉语词典:一问三不知

猜你喜欢

  • 弃?

    同“终军弃?”。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 一片花飞减却春

    落花片片飞舞,使春光大为减色。 形容暮春景象。语出唐.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宋.韦骧《减字木兰花.惜春词》:“韶华几许,鶗鴂声残无觅处。莫自因循,一片花飞减却春。”

  • 苍鹰狱吏

    《汉书.郅都传》:“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廷。……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周亚夫)至贵居(居,怠傲)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

  • 十八贤

    源见“莲社”。指晋代在庐山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唐李群玉《湘中别成感阇黎》诗:“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词语十八贤】   汉语大词典:十八贤

  • 斗蚁成雷

    同“斗殷牛”。孙世伟《和多字韵答小柳允公并呈朴庵》:“斗蚁成雷惊蛰起,腾虹飞剑踏天磨。”

  • 萧雉

    同“萧芝雉随”。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

  • 文翁教授

    《汉书.文翁传》:“文翁卢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通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

  • 青紫拾芥

    青紫:汉朝官制规定:丞相、太尉佩金印紫授,御史大夫佩银印青授,皆属级别最高的官位,后以“青紫”指代高官尊位。拾芥:拾取地上的草芥,比喻轻易得到。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今山东东平东)人,官长信少府、太子太

  • 摧朽拉枯

    见“摧枯拉朽”。清·昭梿《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无不立下。”【词语摧朽拉枯】  成语:摧朽拉枯汉语大词典:摧朽拉枯

  • 寸阴

    源见“禹惜寸阴”。指短暂时光。晋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词语寸阴】   汉语大词典:寸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