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沐三捉发

一沐三捉发

沐:洗头。捉:用手握住。 沐浴一次要三次握住头发起水。 形容公务繁劳和求贤心切。语出《吕氏春秋.谨听》:“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淮南子.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后多引作〔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捉:亦作“握”。哺( ㄅㄨˇ bǔ ):口中含嚼的食物。字一作“餔”。意谓洗一次澡和吃一顿饭,中间都要停下三次。极言为延揽贤才而操心忙碌。《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唐.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周之姬旦一饭吐三餔,一沐三握发,无以过也。”


其他 周公爱贤,一沐之间,闻贤士至,不待沐毕,即先握发出迎。形容求贤心切。《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褒义。常用于形容求贤心切。也作“一沐三握发”。


【词语一沐三捉发】  成语:一沐三捉发汉语词典:一沐三捉发

猜你喜欢

  • 九折坂

    源见“王尊叱驭”。指曲折险峻的山路。亦喻世事的曲折多变,险恶莫测。明童冀《次李存客居感时韵》之一:“人情蜀道九折坂,世事《黄台》三摘瓜。”

  • 色目

    184 ① 唐代科举名词。宋代钱易《南部新书》卷丙:“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大中:唐宣宗年号。【词语色目】   汉语大词典:色目

  • 鹿逢朱云

    源见“五鹿角折”。喻强手更遇强中手。宋黄庭坚《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河伯来观东海若,鹿逢朱云真折角。”

  • 常娥奔月

    同“嫦娥奔月”。南朝 梁江淹《遂古篇》:“常娥奔月,谁所传兮?丰隆骑云,为灵仙兮。”

  • 女媭砧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二》:“(秭归)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女媭”为战国楚大夫屈原的姐姐。秭归县女媭庙中有一块捣衣石,据说这就是当年女媭洗

  • 大堤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襄阳乐》题解引《古今乐录》:“《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间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其第一曲为:“朝发

  • 栖乌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南朝梁.吴均《城上乌》:“焉焉(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凡生八九子,夜夜啼相呼。质微知虑少,体贱毛衣粗。陛下三万岁,臣至执金吾。”《乐府诗集》中有《城上乌》,本是咏乌鸦,因“乌”

  • 抢榆

    同“抢榆枋”。南朝 梁何逊《穷鸟赋》:“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顾我抢榆者,莫能翔青冥。”宋陆游《龙钟》诗:“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词语抢榆】   汉语大

  • 低首俯心

    见“低首下心”。【词语低首俯心】  成语:低首俯心汉语大词典:低首俯心

  • 玉衣

    同“神人送玉衣”。《旧唐书.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传》:“遂使玉衣之庆,不及于生前;象服之荣,徒增于身后。”【词语玉衣】   汉语大词典:玉衣